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韩建立FTA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6:27
   本文以产业布局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从中韩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中韩FTA建立进程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三方面依次分析,以讨论中韩建立FTA对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 首先,作者通过对两国在经济及政治领域的合作进行回顾及展望,提出建立中韩FTA是两国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从贸易效应入手,通过建立进出口贸易额与环渤海区域GDP的回归方程,验证区域贸易的发展对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投资效应方面,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部门的结论。然后,作者对环渤海区域的优势产业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钢铁、石化、高新技术和交通运输制造业,并联系我国对环渤海区域重点产业的布局政策,对以上产业提出了合理的布局建议。进而分析了若中国和韩国建立FTA,在贸易领域里两国农产品贸易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投资领域中,投资自由化也将促进韩国资本对我国环渤海区域投资的增加。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双重变化,势必推动我国环渤海区域的重点产业在区域内合理分布、完善发展,形成区域内完整的产业链。最后,针对中韩建立FTA和环渤海区域的产业布局现状,作者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下、在本国多方努力下共同发展环渤海区域的经济。 本文联系了韩国与环渤海区域的贸易与投资情况,在建立中韩FTA的背景下,创新地研究受中韩经贸合作影响的环渤海产业布局。
【学位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752.7
【部分图文】:

对华投资,韩国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外投资额的首位,投资项目数一直居于首位,投资规模呈现出数量大于质量的特征,韩国对外投资平均规模为 143.73 万美元,而对华投资平均规模为 71.53万美元,相当于韩国对外投资规模的 50%左右。如图 5-1 所示,通过对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 2002 年至 2007 年,韩国对华投资数额增幅最高达到 65%,在经过 2004 至 2006 年这三年的缓慢增长之后,韩国对华投资在 2007 年达到顶峰,投资金额相对 2006 年增长 55.35%。在这几年中,韩国对华投资金额增幅大于投资的项目数增幅,反映出韩国对华投资规模与投资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从图形中我们也能看出,2008 年开始韩国对华投资金额急剧减少,一方面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外资撤退回本国救市,另一方面原因是韩元贬值,韩国对华投资成本增加,导致韩国对华投资热情降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君;;中国的FTA进程与战略定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2 罗海涛;王晓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述评[J];科技和产业;2007年10期

3 陈俊;;自由贸易协定发展利弊的深层解析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J];经营管理者;2010年23期

4 宋晶恩;;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5 罗春燕;沈蕾;贺晓波;;环渤海区域金融成长差异及原因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9年11期

6 杨金洲;大环渤海区域联合战略升级[J];经济世界;1994年01期

7 孙加韬;东亚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J];亚太经济;2004年03期

8 常伟;戴臻;段炼;;论中日韩FTA建立的可能性[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05期

9 李艳丽;;NAFTA中的能源条款与美国石油安全[J];特区经济;2008年01期

10 吕荣胜;邬德林;;发展环渤海港口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光;;中韩FTA中的贸易救济议题[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浙;;中国的第二次重工业化与环渤海区域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崔日明;包艳;;中韩自由贸易区(FTA):机遇、问题及前景[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张继明;;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管雪;王蔚;胡勇;;治理水平与FTA形成原因的政治经济学及实证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涂小珍;严楠;;电点火头贮存后瞎火的FMECA和FTA综合分析[A];2004年全国含能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朴光洙;马品懿;王政;;论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蒋铁民;;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选择与对策[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2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丕鹏;陆宇燕;王伟;王培伟;房东升;李健;;环渤海区域林蛙的多样性初探[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莉晓;马虎兆;;关于构建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体系的设想与建议[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于少华;构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平台[N];营口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丽雪 齐福臣;共同开辟环渤海区域发展新格局[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3 王洪海 记者 李林德;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机构[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一鸣;环渤海油污谁之过?[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记者 张维维 见习记者 王曾;300元环渤海城市间可直飞![N];滨海时报;2010年

6 ;环渤海区域人才搭建协作联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7 孙晓胜 王文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蓄势待发[N];中国海洋报;2004年

8 孙晓胜 王文化;环渤海区域合作蓄势待发[N];经理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婧 程晖;“对环渤海区域的后劲充满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天津市社联;环渤海区域发展与天津战略选择[N];天津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成勋;韩中产业分工结构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芮秉焕;韩国FTA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焦伟;FTA的经济效应与我国伙伴选择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KO JAE WOOK(高在昱);建立韩中FTA过程中预期争议的焦点及其对应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凌华;基于农产品贸易的中韩FTA可行性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司伟;FTA背景下中国与潜在自由贸易伙伴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姜书竹;基于FTA战略的中国地板出口效益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杨宏玲;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推进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王丹华;基于自动化FTA技术与FMEA技术的过程分析与改进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孙玉红;全球FTA网络化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一豪;中韩建立FTA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东虎;我国东亚FTA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沈昭荣;韩中建立FTA协定的经济贸易效应预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朴昭姬;韩中FTA研究:政策的推进、困境及前瞻[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园园;韩美FTA对中国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刚;澳大利亚对华FTA策略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白燕华;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莉;中韩两国FTA战略的比较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吕丹;欧美FTA战略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崔舰文;韩美FTA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5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25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