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0 04:48
   区位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什么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里进行,以及一定的经济设施为什么会设立于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这一问题的主要理论,也是经济学关注除时间概念以外另一重要概念即“空间”的主导理论。实际上,空间是经济活动在时间纬度之外又一重要的纬度,是经济活动的具体落脚点。企业区位选择的模式和机理正是这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理论研究的重心看,“空间”概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现在正逐渐被国内的经济学家所重视,大量的学者投入到对新产业区、集聚等区位空间现象的研究,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然而无论是从西方引入的传统区位理论还是现在比较成熟的区域经济学,都没有很好地将政府因素与企业区位选择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因此也就缺乏了对现实部分企业区位选择问题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涉及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背景,政府无论在层次上还是地域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导致的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的机理还需要理论去解释,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切入来解释在同质性政府和差异性政府两种不同的条件下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 本文在导言中率先提出了自然区位分布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传统区位理论致力解决的问题。在综述区位理论的分析传统和发展阶段中,本文没有按照一般的区位理论综述的模式,而主要是从分析传统的类别、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国内两条线路的演进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并将区位理论中涉及到政府的进行独立分析,初步为其命名为政府行为学派。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拟定关于企业区位选择的总体分析框架,将政府因素引入到整个分析的框架体系中,进而本文从同质性政府和异质性政府两个条件先后入手,分别考虑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和内容,并对政府差异性进行细化,突破传统理论对政府“黑箱式”理解的局限。在此过程中紧密结合现实,从另一个视角解释了部分用传统区位理论无法解释的企业区位选择现象,包括如部分专业化产业区的原发性问题、政府竞争问题、企业的跨区域转移问题等,为区位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27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导言
    0.1 研究的意义
    0.2 研究的框架
1 区位理论分析传统述评
    1.1 区位理论的创立时代
        1.1.1 区位理论四大古典分析传统的建立
        1.1.2 区位理论政府行为学派的初创
    1.2 区位理论的分化和政府行为学派的发展
        1.2.1 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发展
        1.2.2 政府行为学派的发展
    1.3 政府行为学派两大研究传统的融合演进
    1.4 小结
2 引入政府因素后企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框架
3 同质政府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的机理
    3.1 政府对基础因素的影响所带来的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1.1 政府对交通条件的改善所引起的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1.2 政府的人才落户政策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2 政府对管辖范围内不同地区采取的异质政策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3.2.1 城市规划所产生的区域差异化使用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3.2.2 政府的园区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3.2.3 一个特例--中央政府核心政策的差异导致的地区发展差异
4 差异性政府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的机理
    4.1 政府差异性的基本概念
        4.1.1 政府差异性的层次
        4.1.2 政府差异性的表征
    4.2 政府差异的模式与企业区位选择
        4.2.1 政府差异性的几种格局
        4.2.2 领导人能力为主导的差异化模式
        4.2.3 拓展政策为主导的差异化模式
    4.3 政府差异的动态性及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5 总结
6 附录
7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磊;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2 廖和芸;苏北产业转移承接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安露;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周海成;我国房地产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4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34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