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10-11 22:39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区域化。现代经济金融区域化的表现是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区域金融中心从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促进经济增长三方面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金融中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足够多的金融机构、资本货币市场条件基本完善、收入、储蓄和存款增长能支撑储蓄投资循环,完整的金融产业链、信息基础设施和微观信用基础良好、政府善于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优化软硬环境以吸引外资的流入、有利的区位优势和充足的人力资本;金融中心发展应该具备一个贸易中心的城市、容许金融因素方便地流进流出和有令人满意的法律与政府监管环境。自然集聚过程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而政府推动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构建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金融业协调发展和有利于化解东北区域金融风险。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前置条件是较高的行政区位、必须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金融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当规模的金融核心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沈阳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拥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蓬勃发展颇具规模、金融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辐射能力增强,适合建立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当然,构建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还面临相邻城市的竞争压力、政策法规建设和金融发展规划的滞后、经济管理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和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融资渠道欠发达、高级金融人才匮乏等不利因素。 沈阳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应该选择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以本地经济为依托,以东北地区以及环渤海经济供求为拉动,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设立办事机构,从而加快金融中心聚集和形成进程,努力完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微观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大连对沈阳构建金融中心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改善东北信用环境、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货币金融政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832.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四)创新
第一章 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基础
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界定
(一) 金融中心的涵义
(二) 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及特征
(三) 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的分类
二、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三、区域金融中心基本构成要素与发展基本条件
四、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因
(一) 自然集聚过程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
(二) 政府推动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五、解析新加坡金融中心模式
第二章 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关论证
一、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 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
(三) 有利于化解东北区域金融风险
二、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前置条件
(一) 较高的行政区位
(二) 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
(三) 发达的金融市场
(四) 先进的基础设施
(五) 宽松的政策法律制度
(六) 一定规模的金融人才
三、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实证分析
(一) 沈阳市的比较优势
(二) 制约沈阳市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因素
第三章 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以及推进战略
一、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一) 沈阳金融中心建设模式选择
(二) 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模式
(三) 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思路
二、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推进战略
(一) 努力完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微观经济基础
(二) 充分发挥大连对沈阳构建金融中心的补充作用
(三)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改善东北信用环境
(四)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货币金融政策
(五)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六) 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37221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832.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四)创新
第一章 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基础
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界定
(一) 金融中心的涵义
(二) 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及特征
(三) 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的分类
二、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三、区域金融中心基本构成要素与发展基本条件
四、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因
(一) 自然集聚过程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
(二) 政府推动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五、解析新加坡金融中心模式
第二章 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关论证
一、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 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金融协调发展
(三) 有利于化解东北区域金融风险
二、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前置条件
(一) 较高的行政区位
(二) 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
(三) 发达的金融市场
(四) 先进的基础设施
(五) 宽松的政策法律制度
(六) 一定规模的金融人才
三、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实证分析
(一) 沈阳市的比较优势
(二) 制约沈阳市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因素
第三章 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以及推进战略
一、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一) 沈阳金融中心建设模式选择
(二) 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模式
(三) 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思路
二、构建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推进战略
(一) 努力完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微观经济基础
(二) 充分发挥大连对沈阳构建金融中心的补充作用
(三)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改善东北信用环境
(四)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货币金融政策
(五)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六) 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广娇;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令余;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D];兰州商学院;2008年
2 葛凤翥;合肥市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7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3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