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0:28
   新时期,兵团提出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跨越式发展。兵团特殊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决定了必须走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兵团城镇化以维稳、戍边、兴疆目标为导向,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维稳戍边双重要求。兵团的城镇化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兵团的组织化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推进城镇化。同时,兵团城镇布局分散,与地方城镇相互交叉,决定了兵团城镇必须融入全疆城镇体系框架,作为全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兵地互补、协调、一体化发展,共同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石河子垦区城镇化,对推进兵团“三化”进程,推动兵团乃至全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区域的视角,根据空间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原理,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为靶区,对兵团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现状分析。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空间、交通空间、城镇空间等方面分析石河子垦区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对城镇化发展所依托的自然资源、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经济规模与结构等因素进行研究;其次,对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构建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测度各团场小城镇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各团场间的相互吸引力,用潜力模型估测各团场的发展潜力,总结出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再次,根据现状、问题和总体思路,构建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最后,提出实施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的措施。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的个案研究,希望可以为兵团其他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的构建寻求突破,乃至为全疆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构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价值,对城镇化的研究做一个有益的尝试和补充。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99.21
【部分图文】:

圈层,型模,城镇化


就是在充分了解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及组合规律,针对城镇化未来发展垦区城镇化还没有成长发育成熟,与我市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样并且应怎样运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式梳理当是有序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线型与据地域空间的组织方式,并结合国内外,城镇化从空间结构方面大致可以表现为 Mode)是指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明显的表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如图 5-1 所示)。

模型图,极核型,模型,圈层


尤其是大型的公司和比较典型的私、东京和名古屋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城市。该城市群有 4 个圈层:第一层东京郊区在内的区域半径为 50 公里;第三层县组成;第四层首都圈,东京圈加上横域的面积占全国的 10%,而总人口占了全区城镇群体系也表现出一定的圈层特征济增长极,长三角地区的城镇体系可以、无锡和宁波;第二圈层是南京、绍兴州、舟山和南通。62Core Model),是指城市群的发展以一个2 所示)。

模式图,双核心,模式


石河子垦区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域结果,是以特大城市为中核心,和该区其形成良性有序相连的城市群体系。64典型代表是美国五大湖地区和我国长三角城位是毋庸置疑的,它的集中程度大,上海的展。在上海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下,长江的城市带和宁波、杭州作为二级中心的城市、1 个特大型城市、4 个大型城市、14 个中海是群内最大的核心城市,它的集中程度最模式。65(Dumbbell Model)又叫作双子星座发展模式展过程中处于并列主导地位,它们既彼此依 5-3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江;论兵团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3 王德;评介富田和晓的《大都市圈的结构演变》一书[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4 李晓江;;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规划——实践与认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吴文恒;牛叔文;董晓峰;;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要原理及对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启示[J];干旱区地理;2007年02期

6 陆易农;试论新疆军垦城镇的特色与规划[J];规划师;2002年04期

7 朱磊,张琰;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农垦经济;2004年05期

8 周牧之;中国需要大城市圈发展战略[J];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03期

9 邢怀滨,陈凡,刘玉劲;城市群的演进及其特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金相郁;20世纪区位理论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评述[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844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4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