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创新工场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2:29
   自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创新工场诞生以来,创新工场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兴起。在中国,创新工场的正处于初创期,借鉴国外经验,对指导我国创新工场实践,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创新工场的诞生,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开发模式创新,也是创新服务体系演化升级与创新服务组织分工细化的产物,其成长大致经历了从启动阶段—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这样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同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传统的创新服务组织相比,创新工场采用互动式服务模式,服务更加高端、内容更加全面,管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创新工场探索创新活动个性化需求,提供关键性创新服务,丰富创新服务网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优化区域创新经济发展,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组织载体,极具创新基因。创新工场的组织结构决定其服务能力及功能发展。这里深入讨论创新工场的组织设计、组织层级和组织模式,为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和运行有序的创新工场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创新工场的持续发展,结合我国本土技术创新市场发展需求,这里提出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制定与实施促进创新工场发展的长效机制,将创新工场的功能目标与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机结合,推进国家高新区向区域创新工场转变,以及构建创新工场发展的阶段步骤和措施。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76.44;F27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选题的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2 创新工场的概念与演化阶段
    2.1 创新工场概念
    2.2 创新工场的演化基础
    2.3 创新工场的演化阶段
3 创新工场的功能定位
    3.1 探索企业个性化需求
    3.2 提供关键性创新基础服务
    3.3 构建创新网络,推动跨区域合作
    3.4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3.5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 创新工场组织架构
    4.1 创新工场的组织设计
    4.2 创新工场的组织层级
    4.3 创新工场的组织模式设计
5 推动创新工场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制定与实施促进创新工场发展的长效机制
    5.2 合理定位创新工场,发掘区域经济发展新内容
    5.3 推进国家高新区向区域创新工场转化
    5.4 构建创新工场的具体化措施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冉;;围绕开复先生“创新工场”的两个关键问题[J];电子商务;2009年10期

2 王珺;梁冰;程国来;王仰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筑巢——上海市“十一五”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J];华东科技;2011年03期

3 刘民义;;影响我国技术转移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2010年02期

4 高维村,左小德;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5 何科方;钟书华;;企业加速器:概念、特征及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6 杨忠泰;;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9期

7 钟书华;;创新集群:概念、特征及理论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8年01期

8 叶火杰;钟书华;;世界第一个企业加速网络[J];科学学研究;2012年01期

9 李姚矿;杨善林;;天使投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10 王德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考[J];新材料产业;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847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7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