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中的行政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8:55
   长吉图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一个比较新的成员之一,它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参与联合国图们江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唯一的沿边近海地区。长吉图地区位于吉林省的核心区域,所以大力发展长吉图地区,构建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必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本文从详细论述长吉图地区发展意义的战略性和重要性开始,力图说明长吉图地区行政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中国区域经济、区域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以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思想为基础的政府干预理论,以及区域经益的帕累托改进理论作为对长吉图地区行政协调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国务院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中给予长吉图区域四大定位:1、长吉图地区定位为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2、长吉图地区定位为作为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区域。3、长吉图地区定位成为中国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4、长吉图地区定位为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点。由于长吉图区域的发展是刚刚起步的,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政府在长吉图地区发展中将起到主导和中心的作用,而长吉图地区的发展是长时间的过程,也是由快转慢再转向平稳发展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官本位和地方保护的思想长期存在,使长吉图地区作为新兴的区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行政区壁垒”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地区间经济差异过大和周边国家环境复杂等问题,都是本文需要面对和结局的问题。根据长吉图地区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在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日本区域发展的经验,提出长吉图地区应该加快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长吉图地区行政一体化,通过政策的倾向,尽可能的缩小地区间差距,达到不同区域的互补。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和周边国家的沟通,赢得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建设相互的行政协调机制,借此推动长吉图地区的全面发展。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现状以及进程
    2.1 长吉图地区发展现状
        2.1.1 长吉图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1.2 长吉图地区行政机制现状
    2.2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的背景
    2.3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的目标
    2.4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3 长吉图地区区域合作发展中行政协调存在的问题
    3.1 长吉图地区政府间过度竞争阻碍区域协调发展
    3.2 长吉图地区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制约区域发展
    3.3 长吉图地区政府没有设置协调区域问题的常设机构
    3.4 巨大的经济差距影响协调发展
    3.5 周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影响这一地区协调发展
4 国内外区域发展行政协调机制的经验及借鉴
    4.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经验
        4.1.1 定期召开"沪苏浙主要领导座谈会"
        4.1.2 定期召开"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
        4.1.3 定期举办"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4.1.4 江苏省、浙江省及上海市的16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联席会议和专题合作机制
    4.2 日本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4.2.1 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期的经验
        4.2.2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经验
        4.2.3 日本调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经验
    4.3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日本区域发展对于长吉图地区行政协调机制研究的参考意义
        4.3.1 突出核心城市,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动,由核心城市引领协同发展,防止地区之间经济差异过大
        4.3.2 在区域法律框架得以完善下,设立跨区域的政府协调机构,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5 完善长吉图区域合作发展行政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加快长吉图地区的制度创新
        5.1.1 由省级或更高一级政府设置独立于长吉图地方政府之外的跨区域协调机构
        5.1.2 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多个中心并存"的政策实施制度
        5.1.3 在长吉图区域建设地区间的利益补偿机制
    5.2 加快促进长吉图地区的行政一体化
    5.3 通过政府协调,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5.4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5.4.1 形成周边国家都可接受的总体规划
        5.4.2 以政府为主导,提升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到区域合作中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月红;行政区划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域、区域行政类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王关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失衡与协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吴昊;闫涛;;长吉图先导区: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4 刘国斌;汤日鹏;;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5 王毓玳;;论行政协调[J];地方政府管理;1992年01期

6 郭宝平;;试论加强行政协调[J];地方政府管理;1992年01期

7 陈瑞莲,张紧跟;试论我国区域行政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赵崇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9 王士君,高群;论长春—吉林城市整合发展[J];经济地理;2001年05期

10 张秉福;;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纪人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明;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长三角地区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壮;图们江区域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8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