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5:11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的重要方向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是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区域产业的优化和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影响和资源整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升级的关键。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对于产业协同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法对于京津冀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协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和协同程度差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作为论文的基础,作者首先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对京津冀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分析涵盖了经营状况、产业结构、RD活动人员和经费支出情况、技术交流合作和产业园区合作五个方面。然后应用的灰色关联模型对于京津冀三地间和产业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区域间产业协同差异化的原因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进行了概括总结。其微观原因包括科技资源投入不均、优势产业割裂和产业结构趋同性明显,宏观原因包括协同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机制不完善和融资渠道不畅通。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在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同时,还要依靠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集聚,推进产业的合理化梯度转移;除此之外,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与完善建设要素与技术市场同步推进;最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制度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各地区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间产业协同程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各地区合理把握产业协同发展方向,科学拟定产业合作路线。针对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所提出的针对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合作机制和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战略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京津冀 高新技术 协同发展 灰色关联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6.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一、绪论10-14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二) 研究目的11-12
  • (三) 研究方法12
  • (四) 本文结构12
  • (五) 创新点12-14
  •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14-21
  • (一)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及研究14-17
  • 1.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14-15
  •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15-16
  • 3. 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6-17
  • (二) 产业协同的内涵及研究17-21
  • 1. 产业协同的内涵17-18
  • 2. 产业协同相关理论18-19
  • 3. 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9-21
  • 三、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21-29
  • (一) 京津冀高新技术经营概况21-22
  • (二)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结构22-24
  • 1.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22-23
  • 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结构23-24
  • (三)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24-26
  • 1. R&D活动人员情况24-25
  • 2. R&D经费支出情况25-26
  • (四) 技术交流合作26-27
  • 1. 技术交易26
  • 2. 技术获取与改造26-27
  • (五) 产业园区合作27-29
  • 1. 园区布局27-28
  • 2. 园区合作28-29
  • 四、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程度分析29-39
  • (一)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29-31
  • (二) 三地间产业协同程度分析31-33
  • 1. 计算过程31-33
  • 2. 结果分析33
  • (三) 三地行业间协同程度分析过程33-38
  • 1. 计算过程33-36
  • 2. 结果分析36-38
  • (四) 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38-39
  • 1. 整体较为协同,地区间存在差异38
  • 2. 行业间差别较大38-39
  • 五、京津冀高新技术协同程度差异化原因39-46
  • (一) 协同程度差异化微观原因39-43
  • 1. 优势产业割裂39-41
  • 2. 产业结构趋同性明显41-42
  • 3. 科技资源投入不均42-43
  • (二) 协同程度差异化宏观原因43-46
  • 1. 要素流动机制不完善43-44
  • 2. 协同机制不健全44-45
  • 3. 融资渠道不畅通45-46
  • 六、政策建议46-52
  • (一) 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集聚,推进产业的合理化梯度转移46-48
  • 1. 促进产业集聚47
  • 2. 推进产业梯度转移47-48
  • (二)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完善建设要素与技术市场48-49
  • 1. 加大经费与人力资本投入48-49
  • 2.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49
  • (三)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体系49-50
  • 1. 打破行政框架约束49-50
  • 2.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50
  • (四) 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制度50-52
  • 1. 促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50-51
  • 2. 健全风险投资制度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2 李晓东;;市场导向下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4年02期

3 刘昌年;张银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4期

4 夏辑;;部门联动 地方主导 企业主体 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新机制[J];安徽科技;2012年11期

5 顼玉卿;邢秀青;;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18期

6 张淑莲;胡丹;高素英;刘建朝;;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5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李柏洲;付丹;;基于DEA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1期

10 朱传宝;;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琼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吴卓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