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F207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的有关理论
一、 生产力布局理论
二、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三、 增长极理论
四、 “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和倒“u”字型理论
五、 点轴开发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一、 生产力布局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三、 增长极理论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章 倾斜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回顾
一、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初步确立: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短期紊乱和调整:“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三、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畸形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三线建设”
四、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二节 倾斜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一、 倾斜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上的纷争
二、 倾斜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东倾政策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 美国区域发展和联邦政府政策
二、 前南斯拉夫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后果
三、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后果
四、 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再均衡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负效应
二、 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三、 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战略实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再均衡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兼论西部大开发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二、 区域经济发展的再均衡与西部大开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三、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再均衡战略,促进西部大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0条
1 王君萍;试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均衡”与“再均衡”[J];理论导刊;1999年11期
2 汪道涵;;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J];城市问题;1987年05期
3 黄乃济;;浅谈价格杠杆在区域经济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1987年12期
4 唐立久;我国区域经济混乱成因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1期
5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6 ;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3年06期
7 王寿春,李训茂;区域经济:整合状态中的增长与协调发展[J];北方论丛;1997年01期
8 李建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4期
9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11 朱栋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审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2 刘玉杰,宛利,王力;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2年07期
13 高莉,高晨峰;浅谈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S1期
14 孙丽文,金浩,李晓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15 孟祥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16 刘春香;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作用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7 胡光宇,胡鞍钢;状态变量控制理论在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18 唐洁,张景东;打造广州“总部经济”[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10期
19 郭威;;沧州:背靠京津 走向海洋[J];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20 左锐;;论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J];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晶;辽宁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来逢波;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林矗;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程玉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D];湖南大学;2001年
2 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英;我国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政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磊;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石志恒;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与协调发展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建;成都城市边缘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赵子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燕;我国区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四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明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9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9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