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03:5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已经走入末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森林自身特有的自然属性,使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具有先天优势,但从全球来看林业依然是高碳产业,林区依然沿袭着高碳经济模式,因此,转变林业经营方式和林区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化道路,是发挥森林资源吸碳固碳优势,推动林区经济、社会、资源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诉求为切入点,考量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林区以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可实现的途径。最后研究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和理论研究,包括两章内容。绪论介绍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评价、研究思路、主要内...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低碳经济研究
1.2.2 低碳技术研究
1.2.3 林业与低碳经济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低碳经济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生态经济理论
2.1.4 区域经济理论
2.1.5 林业经济理论
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2.2.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概况
2.2.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2.3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3.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3.1.1 英国的“政府投资,企业运作”模式
3.1.2 德国的生态工业模式
3.1.3 丹麦的绿色能源模式
3.2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3.2.1 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的低碳城市试点
3.2.2 南昌低碳经济试点
3.2.3 CDM清洁项目
3.3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诉求
4.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4.1.1 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
4.1.2 林业发展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4.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测算
4.2.1 碳排放模型的选择
4.2.2 碳排放模型的构建
4.2.3 碳排放模型的变量说明与数据整理
4.2.4 测算结果
4.2.5 测算结果分析
4.2.6 研究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驱动要素实证分析
5.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驱动要索分析
5.1.1 碳排放驱动要素模型的选择
5.1.2 碳排放驱动要素分析
5.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主要驱动要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实证方法的选择
5.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
5.2.3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能源强度的回归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6.1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6.2.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
6.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6.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6.3.1 森林培育生态化模式
6.3.2 森林碳汇模式
6.3.3 森林生态旅游休闲模式
6.3.4 森林生态文化产业模式
6.3.5 林产工业低碳重塑模式
6.3.6 产业结构低碳调整模式
6.3.7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6.3.8 人居生活低碳导向模式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机制
7.1 政府引导的推动机制
7.1.1 加快转变思想
7.1.2 制定战略规划
7.1.3 加强监督管理
7.1.4 引导低碳行为
7.2 企业创新的牵引机制
7.2.1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7.2.2 加快企业产品创新
7.2.3 督促企业组织创新
7.2.4 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7.3 政策倾斜的催化机制
7.3.1 财政扶持政策
7.3.2 税收优惠政策
7.3.3 生态补偿政策
7.4 技术支撑的动力机制
7.4.1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7.4.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7.5 人才聚敛的保障机制
7.5.1 人才培养政策
7.5.2 人才吸引政策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孙秀梅,周敏,綦振法.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7)
[2]我国能源消耗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鲁兴华. 科技经济市场. 2011(06)
[3]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4)
[4]密切合作 扎实工作 以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现代林业发展——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J]. 英夫,孙晓东. 绿色中国. 2011(07)
[5]县域经济发展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上饶县为例[J]. 李允标,李铭娟,李伟.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3)
[6]产业结构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分析[J]. 彭莉莎,朱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05)
[7]能源消费结构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J]. 田志勇,刘丙午,霍灵瑜.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1(01)
[8]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J]. 赵奥,武春友. 软科学. 2010(12)
[9]基于KAYA公式的低碳经济模型构建与运用——以江西省为例[J]. 黄敏,廖为明,王立国,邓荣根. 生态经济. 2010(12)
[10]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黑龙江金融. 2010(10)
本文编号:2906226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低碳经济研究
1.2.2 低碳技术研究
1.2.3 林业与低碳经济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2.1.1 低碳经济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生态经济理论
2.1.4 区域经济理论
2.1.5 林业经济理论
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2.2.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概况
2.2.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2.3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3.1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3.1.1 英国的“政府投资,企业运作”模式
3.1.2 德国的生态工业模式
3.1.3 丹麦的绿色能源模式
3.2 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3.2.1 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的低碳城市试点
3.2.2 南昌低碳经济试点
3.2.3 CDM清洁项目
3.3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诉求
4.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4.1.1 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
4.1.2 林业发展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4.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测算
4.2.1 碳排放模型的选择
4.2.2 碳排放模型的构建
4.2.3 碳排放模型的变量说明与数据整理
4.2.4 测算结果
4.2.5 测算结果分析
4.2.6 研究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驱动要素实证分析
5.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驱动要索分析
5.1.1 碳排放驱动要素模型的选择
5.1.2 碳排放驱动要素分析
5.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主要驱动要素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实证方法的选择
5.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
5.2.3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能源强度的回归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6.1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1.1 指导思想
6.1.2 基本原则
6.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6.2.1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
6.2.2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6.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6.3.1 森林培育生态化模式
6.3.2 森林碳汇模式
6.3.3 森林生态旅游休闲模式
6.3.4 森林生态文化产业模式
6.3.5 林产工业低碳重塑模式
6.3.6 产业结构低碳调整模式
6.3.7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6.3.8 人居生活低碳导向模式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机制
7.1 政府引导的推动机制
7.1.1 加快转变思想
7.1.2 制定战略规划
7.1.3 加强监督管理
7.1.4 引导低碳行为
7.2 企业创新的牵引机制
7.2.1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7.2.2 加快企业产品创新
7.2.3 督促企业组织创新
7.2.4 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7.3 政策倾斜的催化机制
7.3.1 财政扶持政策
7.3.2 税收优惠政策
7.3.3 生态补偿政策
7.4 技术支撑的动力机制
7.4.1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7.4.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7.5 人才聚敛的保障机制
7.5.1 人才培养政策
7.5.2 人才吸引政策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孙秀梅,周敏,綦振法. 华东经济管理. 2011(07)
[2]我国能源消耗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鲁兴华. 科技经济市场. 2011(06)
[3]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4)
[4]密切合作 扎实工作 以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现代林业发展——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J]. 英夫,孙晓东. 绿色中国. 2011(07)
[5]县域经济发展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上饶县为例[J]. 李允标,李铭娟,李伟.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3)
[6]产业结构对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分析[J]. 彭莉莎,朱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05)
[7]能源消费结构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J]. 田志勇,刘丙午,霍灵瑜.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1(01)
[8]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J]. 赵奥,武春友. 软科学. 2010(12)
[9]基于KAYA公式的低碳经济模型构建与运用——以江西省为例[J]. 黄敏,廖为明,王立国,邓荣根. 生态经济. 2010(12)
[10]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黑龙江金融. 2010(10)
本文编号:290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0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