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
发布时间:2020-12-19 20:45
贵州省是中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其它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贵州是中国省域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省份之一,省内各市、州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召开的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这是针对贵州省发展滞后的现状而作出的科学判断与历史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评判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的水平,怎样找到发展中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贵州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能力,这些问题的有待解决对于当前的贵州至关重要。全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简述了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绘制本文的研究思路图,提出了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个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基础;第三个部分给出了贵州省经济发展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即概念的界定、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第四个部分是贵州省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第五部分,用选择的方法对贵州省市州的经济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第六部分,提出提高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本文从理论上...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
2.1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1.1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2 研究的相关方法
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4 简要文献评述
3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涵义的界定
3.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
3.2.1 财富创造能力
3.2.2 基础资源及施设能力
3.2.3 区域辐射能力
3.2.4 产业转换能力
3.2.5 资源聚集能力
3.3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
4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方案设计
4.1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现状
4.1.1 基础设施
4.1.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4.1.3 经济发展
4.1.4 工业产业
4.2 贵州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原则
4.2.2 贵州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4.3.1 经典评价方法比较
4.3.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5 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5.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5.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贵州九个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TOPSIS分析
6 基于评价结果的提升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发展能力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
6.4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6.5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挥区域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特色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研究——以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为例[J]. 张林,张中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2]趋同还是趋异?——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新视角[J]. 赵祥. 江淮论坛. 2012(04)
[3]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4]西部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综合评价与地域划分[J]. 王亮,韩振海,余金艳,王蓓,刘卫东. 经济地理. 2011(05)
[5]基于资产负债法的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李名勇,晏路明,杨蕾蕾.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6]从“自在的市场”走向“现代市场经济”[J]. 樊纲. 新财经. 2011(01)
[7]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 刘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0(12)
[8]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朱新玲,黎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9]基于DEA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J]. 庄思勇,冯英浚.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01)
[10]基于聚类分析的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实证研究[J]. 刘茜. 科技创业月刊. 2009(09)
硕士论文
[1]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游绍立.重庆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6546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文献述评
2.1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2.1.1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2 研究的相关方法
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4 简要文献评述
3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涵义的界定
3.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
3.2.1 财富创造能力
3.2.2 基础资源及施设能力
3.2.3 区域辐射能力
3.2.4 产业转换能力
3.2.5 资源聚集能力
3.3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
4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方案设计
4.1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现状
4.1.1 基础设施
4.1.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4.1.3 经济发展
4.1.4 工业产业
4.2 贵州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原则
4.2.2 贵州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4.3.1 经典评价方法比较
4.3.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
5 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5.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5.2 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贵州九个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TOPSIS分析
6 基于评价结果的提升贵州省市州经济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6.1 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发展能力
6.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
6.4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6.5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挥区域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特色产业自我发展能力研究——以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为例[J]. 张林,张中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2]趋同还是趋异?——一个关于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的新视角[J]. 赵祥. 江淮论坛. 2012(04)
[3]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 经济研究. 2011(09)
[4]西部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综合评价与地域划分[J]. 王亮,韩振海,余金艳,王蓓,刘卫东. 经济地理. 2011(05)
[5]基于资产负债法的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李名勇,晏路明,杨蕾蕾.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6]从“自在的市场”走向“现代市场经济”[J]. 樊纲. 新财经. 2011(01)
[7]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 刘勇. 中国工业经济. 2010(12)
[8]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 朱新玲,黎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9]基于DEA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价[J]. 庄思勇,冯英浚.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01)
[10]基于聚类分析的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实证研究[J]. 刘茜. 科技创业月刊. 2009(09)
硕士论文
[1]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 游绍立.重庆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26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2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