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适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5 11:35
江西省人民政府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提出了落实措施,在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在内的各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无疑将加强省内各地区的交流,同时也将促进江西对外交流,提高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路网建设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评价对确定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路网规模,找出公路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路网建设能力均衡利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保证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概念,从组成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区域公路网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公路建设与经济相互关系和适应性的含义,对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的常用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选择了适合本文研究内容的方法,即总体适应性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对适应性评价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在此基础上,围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公路建设和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的总体评价,通过两者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来反映区域...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速公路通车路线示意图
故从 2006 年开始二级以上所占比重有下降。各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和比例如图2-3 所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到 2007 年底达到 81.1 万辆。其中载客汽车达到 43.4 万辆,增长 25.1%,载货汽车达到 24.7 万辆,增长 12.4%。2007 年完成客运量 43782 万人,旅客周转量 716.7 亿人公里,其中公路客运量 38644万人,旅客周转量 219.5 亿人公里
年全社会旅客运输量 46176 万人次,与 1990 年相比年均增长 40282 万人次,占 87.2%;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798.7 亿人公8.9%,其中公路占 29.0%。公路完成的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比例稳步增长,占各种运输方式的比重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运输体系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运输结构可以看出,公路是,公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公路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而且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A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效果评价[J]. 王丹,杨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2)
[2]基于DEA与SFA方法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评价[J]. 周和平,陈凤.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5)
[3]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公路建设评价[J]. 陈希梅,刘昆,王选仓. 华东公路. 2008(04)
[4]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网络规划评价方法[J]. 刘浩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8(S1)
[5]基于通达和通畅指标的农村公路网评价[J]. 赵莉,袁振洲,林声.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2)
[6]区域公路运输的适应性测度模型及应用[J]. 侯德劭,晏克非,贾强,柳伍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05)
[7]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J]. 张志清,金光浩,范怀玉. 公路. 2007(07)
[8]黑龙江省公路网交通适应性分析[J]. 李丽敏,刘美爽. 森林工程. 2007(04)
[9]基于TWW函数的公路网灰数评价方法[J]. 刘俊娟,王炜,程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07)
[10]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 刘奕,贾元华,石良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吉林省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赵静波.吉林大学 2008
[2]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D]. 鲁晓丽.大连海事大学 2008
[3]区域公路网络分析[D]. 李娟.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都市圈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理论研究[D]. 聂伟.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区域交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 杜进有.西南交通大学 2007
[6]天津市公路现代化发展的评价研究[D]. 李立.天津大学 2007
[7]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朱辉.吉林大学 2006
[8]中国西部公路网规模研究[D]. 于江霞.长安大学 2006
[9]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D]. 石兆旭.北京工业大学 2006
[10]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利芳.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区域公路网发展规模的预测与优化方法研究[D]. 王银华.北京交通大学 2008
[2]国省干线公路功能定位及投融资研究[D]. 谢宗伟.长安大学 2008
[3]城市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 赵铁永.浙江大学 2008
[4]城市群公路网结构适应性分析[D]. 潘文刚.长安大学 2008
[5]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和结构优化的研究[D]. 孙颖.同济大学 2008
[6]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D]. 张仕俊.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区域高速公路网社会经济影响系统分析与评价[D]. 徐丽营.北京交通大学 2008
[8]江苏省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晓兰.南京理工大学 2007
[9]公路交通的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与吉林省干线高速公路发展适应规模的研究[D]. 黄俊生.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D]. 刘冰.北京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7569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速公路通车路线示意图
故从 2006 年开始二级以上所占比重有下降。各等级公路里程的增长和比例如图2-3 所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到 2007 年底达到 81.1 万辆。其中载客汽车达到 43.4 万辆,增长 25.1%,载货汽车达到 24.7 万辆,增长 12.4%。2007 年完成客运量 43782 万人,旅客周转量 716.7 亿人公里,其中公路客运量 38644万人,旅客周转量 219.5 亿人公里
年全社会旅客运输量 46176 万人次,与 1990 年相比年均增长 40282 万人次,占 87.2%;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798.7 亿人公8.9%,其中公路占 29.0%。公路完成的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比例稳步增长,占各种运输方式的比重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运输体系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运输结构可以看出,公路是,公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公路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而且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A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效果评价[J]. 王丹,杨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2)
[2]基于DEA与SFA方法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效率评价[J]. 周和平,陈凤.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5)
[3]基于DEA方法的农村公路建设评价[J]. 陈希梅,刘昆,王选仓. 华东公路. 2008(04)
[4]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网络规划评价方法[J]. 刘浩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8(S1)
[5]基于通达和通畅指标的农村公路网评价[J]. 赵莉,袁振洲,林声. 公路交通科技. 2008(02)
[6]区域公路运输的适应性测度模型及应用[J]. 侯德劭,晏克非,贾强,柳伍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05)
[7]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J]. 张志清,金光浩,范怀玉. 公路. 2007(07)
[8]黑龙江省公路网交通适应性分析[J]. 李丽敏,刘美爽. 森林工程. 2007(04)
[9]基于TWW函数的公路网灰数评价方法[J]. 刘俊娟,王炜,程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07)
[10]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 刘奕,贾元华,石良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吉林省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赵静波.吉林大学 2008
[2]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D]. 鲁晓丽.大连海事大学 2008
[3]区域公路网络分析[D]. 李娟.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都市圈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理论研究[D]. 聂伟.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区域交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 杜进有.西南交通大学 2007
[6]天津市公路现代化发展的评价研究[D]. 李立.天津大学 2007
[7]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朱辉.吉林大学 2006
[8]中国西部公路网规模研究[D]. 于江霞.长安大学 2006
[9]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D]. 石兆旭.北京工业大学 2006
[10]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利芳.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区域公路网发展规模的预测与优化方法研究[D]. 王银华.北京交通大学 2008
[2]国省干线公路功能定位及投融资研究[D]. 谢宗伟.长安大学 2008
[3]城市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 赵铁永.浙江大学 2008
[4]城市群公路网结构适应性分析[D]. 潘文刚.长安大学 2008
[5]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和结构优化的研究[D]. 孙颖.同济大学 2008
[6]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D]. 张仕俊.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区域高速公路网社会经济影响系统分析与评价[D]. 徐丽营.北京交通大学 2008
[8]江苏省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晓兰.南京理工大学 2007
[9]公路交通的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与吉林省干线高速公路发展适应规模的研究[D]. 黄俊生.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D]. 刘冰.北京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37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3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