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01:39
  全球化浪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理论框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内外新一轮“区域规划”或“城市地区(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等行动,从实践方面也宣示了原有的国家/行政区区域层级体系已为当今以空间功能结点为枢纽、以流的通道为关联、以流量的大小为主辅的城乡经济社会网络体系逐渐取代这一趋势的出现。因此,作为区域空间功能结点的各级各类城镇建设,其向外辐射影响的规模大小、职能强弱及其空间联结完善度已超越传统的向内统一认知的空间完形、景观多样和人们心理行为感知度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世界性的城镇化进程对于区域自然资源、人类居住环境和城乡空间单元等物质形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居住拥挤、城乡冲突加剧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人居环境科学的诞生,并相应产生了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五大层级的人居环境建设体系。其中,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及其所涉及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之间的关系协调,即以城镇化的区域推进所涉及到的人口、产业和空间三大问题为导向进行综合融贯的研究,...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及功能布置图

人居环境科学,吴良镛,导论,学科体系


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以每年 1.40%以上的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已成为影响免地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会矛盾:城市内贫富之间、城乡经济之间、然之间……同时,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直接引发了传统区域城镇体系框架格局的、交换系统机制的形成,使城镇的发展机制间的发展轴(区域商品流、人流、资金流、结构转化,每一个城镇都与所处区域空间整。这是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从城市空间向区域居环境建设研究 C038-57-17

三峡区域,政区


区而表关文献中又被称为三峡区域的腹心地带。 重庆主城区对口支援区域关系一览表tion between the Main City an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云阳县 涪陵区 奉节县 忠县 丰都县 巫山县支援三峡区域 8 个区县”会议报道(重庆商报,2006-07-20)塞尔达(A.Serda)率先提出了 urbanization 的概念,之为“城镇化”。从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角度看,城镇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演变的过阶段时,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作用,在空节点的、城镇体系的结构网络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充分图 1.6 三峡区域政区图Figl.6 Schematic of Administrative Area in the Three GorgesReservoi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J]. 马文波,徐鹏.  乡镇经济. 2008(09)
[2]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 促进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研究报告[J]. 生态屏障、功能区划与人口发展课题组.  人口研究. 2008(03)
[3]关于加快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的探讨[J]. 刘柃妤.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4]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及对策[J]. 董景荣,王亚飞.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2)
[5]三峡库区近5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 邵怀勇,仙巍,杨武年,周万村.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2)
[6]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研究[J]. 马智利,钟俊彬.  特区经济. 2007(10)
[7]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J]. 王晖,廖炜,陈峰云,吴宜进.  人民长江. 2007(08)
[8]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李秀敏,赵晓旭,朱艳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01)
[9]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J]. 郑晓兴,张浩,王祥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10]加快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J]. 廖元和.  探索. 2006(04)

博士论文
[1]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 黄海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2]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王纪武.重庆大学 2005
[3]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 赵炜.重庆大学 2005
[4]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 徐维祥.浙江大学 2005
[5]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D]. 罗静.华中科技大学 2005
[6]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 李和平.重庆大学 2004
[7]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伍黎芝.华中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2940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40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