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合作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16:39
  本论文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一体化发展成功区域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并对目前国内外区域合作的相关理论作了系统研究,为本论文研究的开展准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描述了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城镇及人口格局、经济和产业格局等,并详细地分析了研究区域合作现状及影响合作的障碍因素,从深层次阐述了研究区域发展合作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域开展合作的现实基础,阐述了研究区域发展合作的可能性。最后论文在对研究区域发展定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合作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提出适合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并找出了研究区域发展合作的切入点领域,以此为突破,带动研究区域逐渐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最终形成有利于区域整体发展和区域良性循环的区域合作方式。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合作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研究范围图

城镇密集区,兰州,西宁


图2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地理格局图1、兰州的地理格局和自然条件兰州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我国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兰州,形成了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状河谷地貌。兰州南北群山环抱,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450一2500米的黄土丘陵和盆地,石质山地是祁连山东延的余脉,分布在市域的南北两侧。区内黄河及其支流形成的不少峡谷和盆地,其中以兰州盆地最大,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东西长、南北窄的河谷带状城市。兰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大,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6℃一9℃。年平均降水量324.SSInln,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468Inln,为年平均降水量的4.5倍。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无酷暑,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兰州的气候由东南的季风区向

土地利用图,城镇密集区,西宁,兰州


东南低,呈“四山夹三河”分布,即冷龙岭和达坂山夹大通河、达坂山和拉脊山夹惶水、拉脊山和黄河南诸山脉夹黄河谷地。西宁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度地带,境内山恋重叠,河流沟岔纵横切割严重,地貌复杂,海拔2170一4898m徨水自西宁市西部涅源县境内流入,横贯西宁市区。西宁市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降水量在年内的分布差异很大,6一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8%~73%,10一3月份的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一13%。降水地区差异较大,蒸发量年季变化与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趋势一致。区域内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17一19摄氏度,气候宜人,有“中国夏都”之称。西宁境内地形复杂,从山脊向谷地依次形成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阶地、谷地等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多为黄土,水土流失严重,重力滑坡较多。4.1.2兰西地区资源享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性看待浙江经济的三大需求[J]. 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08(17)
[2]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成渝综合试验区为例[J]. 李刚,周加来.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03)
[3]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J].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  地理研究. 2008(02)
[4]区域合作国内研究综述[J]. 孙海燕.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兰州—西宁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J]. 张志斌,张新红.  经济地理. 2006(01)
[6]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及其演进[J]. 陈睿洁.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7]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J]. 王瑛.  企业经济. 2005(04)
[8]临夏州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发展研究[J]. 吴进祥,崔学祯.  甘肃农业. 2004(07)
[9]由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J]. 孙大斌.  国际经贸探索. 2003(06)
[10]河湟多元文化的起源、价值与现实[J]. 段继业.  青海社会科学. 2002(05)

博士论文
[1]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张杰.吉林大学 2009
[2]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 姜永铭.吉林大学 2009
[3]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崔颖.暨南大学 2006
[4]中国省级政区利益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 李建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APEC区域合作模式与发展前景研究[D]. 廉晓梅.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省际边缘区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 马东刚.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成渝经济区产业合作研究[D]. 钟敦慧.西南大学 2009
[3]变迁中的东盟与欧盟地区间环境合作[D]. 李昕蕾.山东大学 2009
[4]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评价与合作模式选择[D]. 吴蕾.青岛科技大学 2008
[5]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研究[D]. 李娟.山西大学 2008
[6]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研究[D]. 张新红.西北师范大学 2007
[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哈经贸合作[D]. 郑国富.兰州商学院 2007
[8]基于共生理论的合作创新环境研究[D]. 尹碧涛.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格局研究[D]. 李夏.西北师范大学 2006
[10]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研究[D]. 刘春艳.西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7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47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