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10 16:12
改革开放以来依据不平衡发展理论,我国区域差距逐渐扩大,影响社会稳定。倡导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中国发展中的主题。本文将探寻区域经济收敛变化新规律,提出准确的区域政策性建议。本文核心部分有两个内容:一是关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分析。从五大区域重新审视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情况,从省地两个层面分别检验区域经济收敛,探寻区域经济收敛变化特征。收敛特征是阶段性波动:(1)1984-2008年、1984-1990年、2000-2008年收敛存在存在绝对收敛,1990-2000年发散。虽1990-2008年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加入控制变量如政府因素、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化水平、人口、区位条件等后可以促进全国条件收敛;(2)1992-2000年各区域均形成了俱乐部收敛,在1992-2008年间东部、东北、中部、西南形成了俱乐部收敛,在2000年后东部、东北、西南地区形成了俱乐部收敛。二是关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的调控。重点从要素对收敛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p-条件收敛分析,得出调控收敛的重要启示: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资本投入力度;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投入。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1984一2008年各区域G一收敛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J]. 陈喜霞,应龙根.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6)
[2]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J]. 杨汝岱,姚洋. 经济研究. 2008(08)
[3]从索洛增长模型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江苏、广西两省区的比较分析[J]. 郑璋鑫.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06)
[4]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12)
[5]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5)
[6]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4)
[7]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J]. 金相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3)
[8]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 徐现祥,舒元. 世界经济. 2005(01)
[9]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J]. 覃成林. 人文地理. 2004(03)
[10]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6)
博士论文
[1]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马瑞永.浙江大学 2006
[3]非均衡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有关模型及应用研究[D]. 黄立.中南大学 2005
[4]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 周卫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5]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 周国富.天津财经学院 2000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外部性溢出分析[D]. 陈喜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中国地区经济俱乐部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 龚丽芬.厦门大学 2008
[3]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 赵新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研究[D]. 陈玉停.山东大学 2007
[5]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 宋艳菊.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900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1984一2008年各区域G一收敛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J]. 陈喜霞,应龙根.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6)
[2]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J]. 杨汝岱,姚洋. 经济研究. 2008(08)
[3]从索洛增长模型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江苏、广西两省区的比较分析[J]. 郑璋鑫.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06)
[4]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12)
[5]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5)
[6]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4)
[7]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J]. 金相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3)
[8]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 徐现祥,舒元. 世界经济. 2005(01)
[9]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J]. 覃成林. 人文地理. 2004(03)
[10]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6)
博士论文
[1]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 刘清春.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马瑞永.浙江大学 2006
[3]非均衡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有关模型及应用研究[D]. 黄立.中南大学 2005
[4]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 周卫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5]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 周国富.天津财经学院 2000
硕士论文
[1]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外部性溢出分析[D]. 陈喜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中国地区经济俱乐部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 龚丽芬.厦门大学 2008
[3]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 赵新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研究[D]. 陈玉停.山东大学 2007
[5]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 宋艳菊.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69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6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