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1:05
目前,区域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社会各方也给予极大关注。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条重要方针。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在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增长迅速,但仍存在着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问题,适度的差距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具有地缘优势、历史发展优势且又得到政策扶持的地区优先快速发展起来,有利于增强全省的经济实力,但是区域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将影响总体经济快速、持久发展,影响山东省县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山东的县域发展在我国东部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研究山东省的县域经济差距问题,探讨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对于深入了解“三农”问题,缩小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全面发展,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本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论文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2.4 数据来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1.3.2 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
1.3.3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5 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差距分析
2.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1.1 资源环境概况
2.1.2 全省经济发展概况
2.1.3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2 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2.2.2 具体指标解释
2.2.3 评价方法
2.2.3.1 因子分析法
2.2.3.2 聚类分析法
2.2.3.3 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2.3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距分析
2.4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间差距分析
2.4.1 分析指标的选取
2.4.2 分析方法
2.4.2.1 绝对差异分析方法
2.4.2.2 相对差异分析方法
2.4.2.3 分析结果
第三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差距的成因
3.1 地理学因素
3.1.1 区位因素
3.1.2 自然条件基础
3.1.3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水平
3.2 经济发展因素
3.2.1 经济基础
3.2.2 产业发展水平
3.2.3 投资和建设因素
3.2.4 人才和科技因素
3.3 政策因素
3.4 县域经济差距成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格局,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4.2 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点—轴”扩散效应
4.3 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4.4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4.5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
4.6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4.7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4.8 继续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4.9 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J]. 山东政报. 2008(23)
[2]以名牌带动战略实现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J]. 高焕喜. 理论学刊. 2008(08)
[3]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刘兴慧,姜西海,刘靖.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05)
[4]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山东模式:特征、比较与对策[J]. 高焕喜,吴炜峰.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J]. 山东政报. 2008(06)
[6]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初探[J]. 王雪琳. 商场现代化. 2008(01)
[7]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析[J]. 徐清照.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06)
[8]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西部地区为例[J]. 蒋辉. 经济与管理. 2006(10)
[9]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 刘慧. 地理研究. 2006(04)
[10]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5)
博士论文
[1]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 赵志远.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 顾宗武.同济大学 2008
[2]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刘智胜.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琎.河海大学 2007
[4]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勇.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6398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论文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2.4 数据来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1.3.2 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现状
1.3.3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5 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差距分析
2.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1.1 资源环境概况
2.1.2 全省经济发展概况
2.1.3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2 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2.2.2 具体指标解释
2.2.3 评价方法
2.2.3.1 因子分析法
2.2.3.2 聚类分析法
2.2.3.3 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2.3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距分析
2.4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间差距分析
2.4.1 分析指标的选取
2.4.2 分析方法
2.4.2.1 绝对差异分析方法
2.4.2.2 相对差异分析方法
2.4.2.3 分析结果
第三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差距的成因
3.1 地理学因素
3.1.1 区位因素
3.1.2 自然条件基础
3.1.3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水平
3.2 经济发展因素
3.2.1 经济基础
3.2.2 产业发展水平
3.2.3 投资和建设因素
3.2.4 人才和科技因素
3.3 政策因素
3.4 县域经济差距成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格局,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4.2 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点—轴”扩散效应
4.3 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4.4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4.5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
4.6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4.7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4.8 继续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4.9 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的通知[J]. 山东政报. 2008(23)
[2]以名牌带动战略实现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J]. 高焕喜. 理论学刊. 2008(08)
[3]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刘兴慧,姜西海,刘靖.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05)
[4]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山东模式:特征、比较与对策[J]. 高焕喜,吴炜峰.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J]. 山东政报. 2008(06)
[6]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初探[J]. 王雪琳. 商场现代化. 2008(01)
[7]山东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探析[J]. 徐清照.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06)
[8]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西部地区为例[J]. 蒋辉. 经济与管理. 2006(10)
[9]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 刘慧. 地理研究. 2006(04)
[10]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5)
博士论文
[1]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 赵志远.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 顾宗武.同济大学 2008
[2]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刘智胜.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琎.河海大学 2007
[4]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勇.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6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1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