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视角下陕西省油气行业低碳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17:40
陕西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虽然凭借能源优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过量的能源消耗也导致了碳排放量严重超标,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性较为突出。在分析陕西省油气产业近年低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的数据,从投资效应、产出效应及产业区位熵三个方面剖析了陕西省油气产业在低碳背景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陕西省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陕西省油气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低碳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9(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陕西省2010—2017年油气产量
图1 陕西省2010—2017年油气产量2018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6 534.65万吨,同比下降1.1%;终端煤炭消费量为2 886.74万吨,同比下降3%;原油产量小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3 519.49万吨,较上年回升1.3%;与之相对应的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较上年提高4.2%,油气产量仍然位居全国榜首;原油加工量1 799.43万吨,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7年陕西省能源结构对比见表1。
表1 2010年和2017年陕西省能源结构对比 能源类型 能源生产构成/% 能源消费构成/% 2010年 2017年 2010年 2017年 原煤 76.5 78.4 70.5 74.9 原油 13.5 9.7 17.2 8.6 天然气 9.1 10.5 9.0 10.8 水电、风电及其他电能 0.1 1.4 3.4 5.8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18)。图4 陕西省2010—2017年石油工业贡献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分析[J]. 焦兵,张文彬.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01)
[2]陕西低碳竞争力评价与提升途径—基于碳生产率测算方法[J]. 徐娟. 未来与发展. 2012(05)
[3]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综合研究[J]. 陈磊,杨嵘.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4]陕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 张成芬. 中国商贸. 2011(21)
[5]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政策建议[J]. 张建华,鞠晓峰,王立志.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6)
[6]碳减排约束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 张清,陶小马,杨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
[7]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菲德模型的计量检验[J]. 焦兵,张文彬.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11)
[8]油气产业发展对新疆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J]. 胡健,苟三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9]考虑能源耗竭、污染治理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J]. 于渤,黎永亮,迟春洁. 管理科学学报. 2006(04)
[10]耗竭性资源、R&D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 王海建.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9(03)
本文编号:3016907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9(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陕西省2010—2017年油气产量
图1 陕西省2010—2017年油气产量2018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6 534.65万吨,同比下降1.1%;终端煤炭消费量为2 886.74万吨,同比下降3%;原油产量小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3 519.49万吨,较上年回升1.3%;与之相对应的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较上年提高4.2%,油气产量仍然位居全国榜首;原油加工量1 799.43万吨,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7年陕西省能源结构对比见表1。
表1 2010年和2017年陕西省能源结构对比 能源类型 能源生产构成/% 能源消费构成/% 2010年 2017年 2010年 2017年 原煤 76.5 78.4 70.5 74.9 原油 13.5 9.7 17.2 8.6 天然气 9.1 10.5 9.0 10.8 水电、风电及其他电能 0.1 1.4 3.4 5.8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18)。图4 陕西省2010—2017年石油工业贡献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经济溢出效应分析[J]. 焦兵,张文彬.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01)
[2]陕西低碳竞争力评价与提升途径—基于碳生产率测算方法[J]. 徐娟. 未来与发展. 2012(05)
[3]陕西省油气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综合研究[J]. 陈磊,杨嵘.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4]陕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 张成芬. 中国商贸. 2011(21)
[5]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政策建议[J]. 张建华,鞠晓峰,王立志.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6)
[6]碳减排约束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 张清,陶小马,杨鹏.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
[7]陕西省能源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菲德模型的计量检验[J]. 焦兵,张文彬.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11)
[8]油气产业发展对新疆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J]. 胡健,苟三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9]考虑能源耗竭、污染治理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J]. 于渤,黎永亮,迟春洁. 管理科学学报. 2006(04)
[10]耗竭性资源、R&D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 王海建.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9(03)
本文编号:3016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1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