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2:33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在比较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在分析江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动轨迹的基础上,对江苏产业结构的现状作出了总体评价。首先,对江苏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使产业效益不高。其次,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说明,在江苏整体经济中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份额增加,有助于经济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只有通过提高第二产业的效率才能使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最后,因果关系检验显示: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外资的进入和对外贸易促进了江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对出口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其发展促进了江苏出口增加。江苏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首先,根据江苏农业结构灰关联分析,农业发展重点依次是畜牧业、农业、渔业、林业。建立农业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发现资本、劳动、耕地三个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都比较低,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难点。农业结构调整应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其...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背景
        1.2.1 国际背景
        1.2.2 国内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与论文内容结构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 论文内容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第二章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2.1 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
        2.1.1 马克思主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2.1.2 西方产业结构理论
        2.1.3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
    2.2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2.2.1 工业化前期
        2.2.2 工业化中期
        2.2.3 工业化后期
    2.3 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2.3.1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
        2.3.2 投资需求
        2.3.3 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
        2.3.4 技术变动
        2.3.5 国际贸易的促动
        2.3.6 产业政策
    2.4 区域产业序列
        2.4.1 基础产业
        2.4.2 主导产业
        2.4.3 高新技术产业
    2.5 小结
第三章 江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动分析
    3.1 江苏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及经验教训
        3.1.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3.1.2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3.1.3 江苏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
    3.2 江苏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3.2.1 三次产业比重及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3.2.2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分析
        3.2.3 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3.2.4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问题
        3.2.5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
    3.3 江苏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Granger 因果关系分析
        3.3.1 因果关系分析模型
        3.3.2 江苏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3.4 江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3.4.1 计量模型设定
        3.4.2 江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3.4.3 江苏产业结构对生产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
        3.4.4 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要素效率的关系研究
    3.5 江苏产业结构外向度分析
        3.5.1 外国直接投资与江苏产业结构的协整分析
        3.5.2 对外贸易与江苏产业结构协整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江苏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4.1 江苏农业结构分析
        4.1.1 江苏农业结构发展现状
        4.1.2 江苏农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4.1.3 江苏农业增长效率分析
        4.1.4 江苏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
    4.2 江苏工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分析
        4.2.1 江苏工业结构与效益现状分析
        4.2.2 江苏工业结构与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2.3 江苏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4.3 江苏服务业发展分析
        4.3.1 江苏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4.3.2 江苏服务业增长效率的灰色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4.3.3 江苏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政策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5.1 概述
    5.2 江苏制造业发展分析
        5.2.1 江苏制造业的工业产出弹性分析
        5.2.2 江苏制造业份额对生产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
        5.2.3 江苏省29 个制造业生产组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5.3 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
        5.3.1 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测度方法
        5.3.2 主导产业评价模型
        5.3.3 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6.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计量分析
        6.1.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6.1.2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设定
        6.1.3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模型估计及分析
    6.2 产业融合与江苏信息产业发展的分析
        6.2.1 产业融合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
        6.2.2 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6.2.3 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6.2.4 江苏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3 江苏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分析
        6.3.1 国外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
        6.3.2 江苏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6.3.3 江苏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6.3.4 江苏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Granger 因果关系分析
        6.3.5 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风险投资评价
    6.4 走循环经济之路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6.5 小结
第七章 江苏产业结构的评价与预测
    7.1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未确知综合评价
        7.1.1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的确定
        7.1.2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
        7.1.3 江苏等六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未确知综合评价
    7.2 基于ARMA(p,q)与GM(1,1)模型的江苏产业结构最优组合预测
        7.2.1 ARMA(p,q)模型的建立
        7.2.2 ARMA(p,q)模型的识别和估计
        7.2.3 GM(1,1)模型的建模步骤
        7.2.4 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7.2.5 江苏产业结构最优组合预测的实证分析
    7.3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7.3.1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7.3.2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结论和创新点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 马晓国,李宗植,管军.  科学学研究. 2005(S1)
[2]解读循环经济的六大理念[J]. 唐晓纯.  当代经济研究. 2005(06)
[3]区域产业评价与分类方法及应用[J]. 周震虹,王坚强,高阳,刘潇.  系统工程. 2005(04)
[4]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  财贸经济. 2005(04)
[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 江小涓.  财贸经济. 2005(04)
[6]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J]. 程国强.  中国禽业导刊. 2005(07)
[7]风险投资的非系统风险评价[J]. 马晓国,李宗植,安宪军.  统计与决策. 2005(06)
[8]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管理体系设计[J]. 綦良群.  中国软科学. 2005(03)
[9]健全中国风险投资体系的研究[J]. 马晓国,李宗植,管军,李高杨,刘明广,马宁.  商业研究. 2005(06)
[10]循环经济技术范式和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研究[J]. 杜世勋,曹利军.  管理评论. 2005(02)



本文编号:3044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44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