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对中三角、长三角省际边界区域的实证

发布时间:2021-03-18 19:37
  文章首先探讨了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五个假设。然后,以中三角、长三角省际边界区域为例,利用2000-2013年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中三角省际边界区域受单一地理邻近影响且"饱和点"高于长三角区域;认知邻近性推动长三角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但对中三角边界区域推动作用不明显;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对两边界区域协同发展均产生显著交互影响,交互影响为互补效应,且互补效应明显大于单一邻近性作用,长三角省际边界区域互补作用强于中三角。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华东经济管理. 2016,3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机制分析
    (一)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二)多维邻近性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1. 地理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2. 认知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3. 地理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交互影响
        4. 其他因素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
三、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
        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Syn)
        2. 区域间地理邻近性(Geo)
        3. 区域间认知邻近性(Cogn)
        4. 其他控制变量
    (二)研究对象选择与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1. 变量相关性分析
        2.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面板模型选择
        3. 回归结果与分析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二)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对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J]. 李琳,王晓峰.  华东经济管理. 2014(11)
[2]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实证研究[J]. 李琳,刘莹.  地理研究. 2014(09)
[3]地理邻近、网络位置对产学联盟合作创新的影响[J]. 李琳,吴越.  中国科技论坛. 2014(09)
[4]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基于中国共同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J]. 党兴华,弓志刚.  科学学研究. 2013(10)
[5]地理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 李琳,韩宝龙,高攀.  中国软科学. 2013(01)
[6]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动态影响——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J]. 李琳,熊雪梅.  地理研究. 2012(11)
[7]多维邻近性在集群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中的作用机制分析[J]. 李琳,熊雪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1)
[8]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测度与公平性研究[J]. 苏屹,李柏洲,喻登科.  中国软科学. 2012(05)
[9]临时地理邻近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J]. 李琳,梁瑞.  社会科学家. 2011(07)
[10]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 刘生龙,胡鞍钢.  经济研究. 2011(03)

硕士论文
[1]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张向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8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88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