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增长差异及趋同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15:46
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形成区域间你争我赶的局面,最终推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但这种差异的长期存在和过分拉大,将会成为威胁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其内部差异也不断扩大。为了江苏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以及“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应深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影响江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差异是否有缩小的趋势即是否存在趋同趋势、影响其趋同的因素以及趋同的路径等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趋同问题的研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加权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来描述、分析江苏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状况,并运用泰尔系数对这种差异进行分解,从而清晰地表现出经济增长的差异状况以及差异的来源构成;江苏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检验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三部分来完成:首先利用Sala-I-Martin等人所提出的检验模型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三种趋同性进行检验,接着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比较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因素在经济增长...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1978-200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图4.2(b)1991-200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
29980-1983 年的年经济增长率与 1983 年的人均 GD -趋同检验假说是指: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国家或地,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只有当模型的外变量,各个地区经济才可能实现趋同。这些条位等)、技术进步状况、经济条件(投资率、条件(政府行为和经济体制等)、产业结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的实证研究中,我经济差异的贡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反同性的影响作用,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
tI 为 1978 年不变价的固定资本投资。根分析响应函数数分析法,指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对系统的析江苏经济增长对其三个主要影响因素(H、CDP 、lnK、lnH、CYJG 等 4 个指标数据进行了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它们之间具建立上面 4 个变量的 VAR(1)模型(滞后 1 面分别给 lnK、lnH、CYJG 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见图 4.3(a)-4.3(c)。图 4.3(a)~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 GDP 增长率数,上下两边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八大区域的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汤学兵,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1)
[2]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 张焕明. 财经研究. 2007(01)
[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 地理科学. 2006(06)
[4]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12)
[5]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J]. 金相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3)
[6]增长理论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分析[J]. 沈庆义,李东. 统计与决策. 2006(04)
[7]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鲁凤,徐建华. 地理科学. 2005(04)
[8]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姚波,吴诣民,刘鹏飞. 统计研究. 2005(08)
[9]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收敛研究[J]. 郭腾云,徐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4)
[10]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趋同性及其路径分析——基于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实证研究[J]. 张焕明. 财经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113587
【文章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1978-200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图4.2(b)1991-200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
29980-1983 年的年经济增长率与 1983 年的人均 GD -趋同检验假说是指: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国家或地,即无论其初始状态如何,只有当模型的外变量,各个地区经济才可能实现趋同。这些条位等)、技术进步状况、经济条件(投资率、条件(政府行为和经济体制等)、产业结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的实证研究中,我经济差异的贡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反同性的影响作用,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
tI 为 1978 年不变价的固定资本投资。根分析响应函数数分析法,指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对系统的析江苏经济增长对其三个主要影响因素(H、CDP 、lnK、lnH、CYJG 等 4 个指标数据进行了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它们之间具建立上面 4 个变量的 VAR(1)模型(滞后 1 面分别给 lnK、lnH、CYJG 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见图 4.3(a)-4.3(c)。图 4.3(a)~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 GDP 增长率数,上下两边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八大区域的经济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汤学兵,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1)
[2]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 张焕明. 财经研究. 2007(01)
[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 地理科学. 2006(06)
[4]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 吴玉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12)
[5]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J]. 金相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03)
[6]增长理论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分析[J]. 沈庆义,李东. 统计与决策. 2006(04)
[7]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鲁凤,徐建华. 地理科学. 2005(04)
[8]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姚波,吴诣民,刘鹏飞. 统计研究. 2005(08)
[9]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收敛研究[J]. 郭腾云,徐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4)
[10]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趋同性及其路径分析——基于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实证研究[J]. 张焕明. 财经研究. 2005(06)
本文编号:3113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1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