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福建省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及扶贫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9:06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差异及扶贫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贫困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而被强烈关注,各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在为消除贫困做出不懈努力,却至始至终都无法避免这一社会顽疾。国际上为此制定了诸多减贫文件,力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减少贫困,而同时,消除贫困也是中国当下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最为迫切的硬任务。福建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然其绝对贫困现象仍旧存在,且贫困形式愈加复杂、扶贫难度愈加增大,贫困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征也日渐明显。本文在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空间贫困理论研究框架下,基于2013年福建省贫困人口县域分布数据计算贫困测度指标,以贫困聚集度剖析福建贫困人口聚集现象及其区域差异,且依据贫困发生率指标将福建省划分为轻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重度贫困区和贫困重灾区,分类型着重分析各贫困区域的最主要致贫因子,并依照不同致贫因子探究其相对应的扶贫对策。本研究重点在于将福建贫困人口空间化,分析其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差异,探索针对不同区域贫困的瞄准扶贫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文献分析法,论述贫困、贫困与区域、贫困人口分布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采用规范分析法阐述福建贫困的总体情况、一般特征,及扶贫工作进展与主要问题;运用贫困测度方法,选取贫困聚集度指标对福建贫困人口的聚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指出福建贫困人口在山区形成聚集,并根据2010-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福建省统计年鉴主要指标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阐释贫困聚集区与非贫困聚集区在产业依赖与效率、固定资产投入、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城乡差距几个方面的区域经济差异;测算贫困发生率指标,使用定量分析法结合定性分析法的方式,划分4种贫困空间类型,并研究归纳其区域贫困的主要致贫因子;根据不同区域贫困形成机理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出完善社会保障结合高质量就业机会供给、发挥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战略、构建克服环境劣势的多维度组合扶贫模式以及完善产业升级布局与优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贫困瞄准扶贫路径。
【关键词】:福建省 贫困人口 贫困聚集度 贫困发生率 致贫因子 空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F323.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5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3.3 技术路线图14-15
  • 1.4 相关文献综述15-19
  • 1.4.1 国外文献综述15-16
  • 1.4.2 国内文献综述16-19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19-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2.1.1 贫困19-20
  • 2.1.2 贫困人口20
  • 2.1.3 扶贫开发20
  • 2.2 贫困理论基础20-22
  • 2.2.1 贫困理论20-21
  • 2.2.2 反贫困理论21
  • 2.2.3 空间贫困理论21-22
  • 3 福建省贫困现状及扶贫工作评价22-29
  • 3.1 福建省贫困现状22-23
  • 3.1.1 福建贫困总体情况22
  • 3.1.2 福建贫困一般特征22-23
  • 3.2 福建省扶贫工作评价23-29
  • 3.2.1 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状况23-25
  • 3.2.2 福建省扶贫工作开展现状及执行结果评价25-28
  • 3.2.3 福建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28-29
  • 4 福建贫困人口聚集度区域差异分析29-40
  • 4.1 福建贫困人口区域聚集现象29-33
  • 4.1.1 福建贫困人口分布与聚集29-30
  • 4.1.2 福建区域贫困聚集度分析30-33
  • 4.2 贫困聚集区域与非聚集区域的经济贫困差异33-39
  • 4.2.1 贫困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的产业依赖与效率比较33-35
  • 4.2.2 贫困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比较35-36
  • 4.2.3 贫困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的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比较36-38
  • 4.2.4 贫困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的城乡差距比较38-39
  • 4.3 结论与讨论39-40
  • 5 福建贫困人口空间结构与贫困机理研究40-50
  • 5.1 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及特征40-42
  • 5.1.1 福建省各县(市、区)贫困人口数分布40-41
  • 5.1.2 福建省贫困人口县域分布特征41-42
  • 5.2 贫困发生率分布状况42-44
  • 5.3 福建贫困区域空间划分44-46
  • 5.3.1 轻度贫困区45
  • 5.3.2 中度贫困区45-46
  • 5.3.3 重度贫困区46
  • 5.3.4 贫困重灾区46
  • 5.4 贫困地区致贫因子分析46-50
  • 5.4.1 支出型贫困47
  • 5.4.2 战略型贫困47-48
  • 5.4.3 区域型贫困48-49
  • 5.4.4 产业型贫困49-50
  • 6 促进福建省实现进一步脱贫对策建议50-56
  • 6.1 区域统筹视角下扶贫工作整体推进50-51
  • 6.2 贫困瞄准视角下扶贫路径选择51-56
  • 6.2.1 转换衡量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与增加就业供给相结合51-52
  • 6.2.2 发挥区位优势,转变发展战略52
  • 6.2.3 多维度视角下组合扶贫模式设计52-54
  • 6.2.4 完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54-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一 2013年福建省贫困发生率县域分布表60-62
  • 附录二 2013年福建省贫困区域空间划分表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向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成因的文献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洪涛;;我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年03期

5 潘玉君,武友德;云南省社会发展区域差异及现代化进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高同彪;刘力臻;;中国经济市场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华瑛;;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5期

8 杨德勇;田园;;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金融排斥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伏成云;;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以鲁教版“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为例[J];地理教学;2012年19期

10 吴建国,艾燕琳;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成因的实证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s,

本文编号:31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