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工业在地区经济差距上的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6 08:07
  改革二十余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上说来是处于“U”字型走势之中。对于这种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本文试图从工业的“结构效应”和“集聚效应”方面作出分析。本文认为,工业经济对地区差距变化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总量的变化,主要是指第二产业中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否收敛,这种影响被称为“结构效应”;二是工业集聚的变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集聚效应”。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工业在地区差距上的效应,本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判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否收敛,工业在“结构效应”方面的影响;计算表示工业集聚程度的基尼系数,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工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差距的“集聚效应”影响。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整理分析,计算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Theil系数三种指标我们得出几乎一致的结论:即改革开放以来到1990年,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在逐渐缩小,在1990年达到历史最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在小幅波动中表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地区经济差距基本是在高水平上稳定。从工业经济...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沿革
    一、分析地区差距的方法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
第二章 我国工业在地区差距上的“结构效应”分析
    一、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数据的选择处理及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第三章 我国工业在地区差距上的“集聚效应”分析
    一、工业集聚理论分析
    二、工业集聚衡量指标
    三、实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集群理论及其效应研究[J]. 曹彩杰,藏良运.  商业经济. 2005(06)
[2]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 万广华,陆铭,陈钊.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3]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 梁军.  生产力研究. 2005(02)
[4]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 胡向婷,张璐.  经济研究. 2005(02)
[5]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再思考[J]. 吕惠娟,许小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02)
[6]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范剑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6)
[7]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 陈安平,李国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11)
[8]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J]. 张天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10)
[9]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J]. 董先安.  经济研究. 2004(09)
[10]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陈秀山,徐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本文编号:3141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41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