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RCEP中的贸易地位及其前景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在RCEP中的贸易地位及其前景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持续变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世界范围内跨区域合作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文莱、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智利、墨西哥、秘鲁、新西兰、越南和新加坡12个国家在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标志着历时6年的谈判终于修成正果,亚太地区即将形成以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主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反观东亚地区,2012年11月,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个国家计划在2015年达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并没有如约而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国在RCEP框架下的贸易地位,并在比照TPP谈判的基础上对RCEP谈判的前景进行了分析。文章除了绪论部分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来讲:第二部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在这部分内容中,简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并对关税同盟理论、“轮轴-辐条”理论以及新区域主义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作为全文分析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为RCEP由来与发展历程。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对RCEP产生的背景和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RCEP的产生是有效整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平衡美国掌控东亚经济合作主导权的战略需要,同时总结了RCEP谈判取得的进展并从RCEP谈判成员国凝聚力不足和RCEP谈判本身错综复杂两个方面指出RCEP面临的潜在挑战。第四部分为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贸易专业化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相似性指数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从而说明RCEP将会带来区域内的“贸易创造”,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第五部分为RCEP发展前景。这部分内容分析了RCEP相较于TPP的发展前景,认为这两种经济合作机制将会共同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未来的沟通和协调值得期待。此外,对中国在RCEP内部的发展前景也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在RCEP谈判推进过程中,中国应该积极发挥主动性,协调各方利益,促成RCEP谈判早日完成,通过在RCEP内部发挥中国经济影响力来达到推动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的战略目的。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贸易竞争性 贸易互补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相关文献综述12-17
- 1.2.1 RCEP谈判动机与制约因素的相关研究12-14
- 1.2.2 RCEP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14-15
- 1.2.3 RCEP对中国影响的相关研究15-17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17-18
- 1.3.1 研究方法17
- 1.3.2 框架结构17-18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8-19
-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19-22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9-20
- 2.2 关税同盟理论20-21
- 2.3“轮轴-辐条”理论21
- 2.4 新区域主义理论21-22
- 第3章 RCEP由来与发展历程22-27
- 3.1 RCEP产生的背景与动机22-24
- 3.1.1 有效整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现实需要22-23
- 3.1.2 平衡美国掌控东亚经济合作主导权的战略需要23-24
- 3.2 RCEP谈判的进展和挑战24-27
- 3.2.1 RCEP谈判的进展24-25
- 3.2.2 RCEP谈判的挑战25-27
- 第4章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27-41
- 4.1 中国与RCEP成员国商品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27-31
- 4.2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互补性分析31-35
- 4.2.1 中国进口与RCEP成员国出口间的贸易互补性分析32-34
- 4.2.2 中国出口与RCEP成员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分析34-35
- 4.3 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竞争性分析35-41
- 4.3.1 中国与RCEP成员国进口相似性指数分析36-38
- 4.3.2 中国与RCEP成员国出口相似性指数分析38-41
- 第5章 RCEP发展前景——中国视角41-44
- 5.1 RCEP相较于TPP的发展前景展望41-42
- 5.2 中国在RCEP内部的前景展望42-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2 宣国江;;中国与巴西的贸易互补性分析[J];北方经贸;2009年10期
3 杜莉;谢皓;;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与性质的动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S1期
4 杜莉;谢皓;;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及性质的动态变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5 杨婷婷;;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2年03期
6 李练军;邬爱萍;;中国与加拿大贸易互补性及潜力实证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6期
7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8 张建中;;广西与越南贸易互补性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6年01期
9 姚海华;;中国与东北亚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10 余少谦;;贸易互补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对比研究——以福建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妍;;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陈婧婧 蔡天智;中美医械贸易互补性较强[N];中国医药报;2012年
2 驻泰国使馆经商处 张志文;中泰贸易互补性日趋成熟[N];国际商报;2001年
3 祖月 石杰;中新服务贸易互补性强[N];国际商报;2010年
4 记者 亢舒;去年我与中亚4国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N];经济日报;2014年
5 早报记者 张U
本文编号:319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