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湘西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09:06

  本文关键词:湘西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以年均10%的增长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成为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并于2010年涌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显示: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额高达60%,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粮食问题,同时还为我国9亿农村人口提供就业和生活条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选取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湘西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从区位、社会经济、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情况等方面深入调查该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再结合耦合分析的视角,对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评判,结果发现2014年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仅为0.5303,据此从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转机制、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研发、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与管理、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产业市场体系四个方面给出了提升建议,为提升湘西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引导湘西自治州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促进各生产要素之间合理流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规模效应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应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布局,实现宏观调控也具有理论价值。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湘西州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7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3-16
  • 一、信息化研究进展13-14
  • 二、农业信息化研究进展14
  • 三、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4-15
  • 四、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15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5-1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16
  • 一、研究思路16
  • 二、研究内容16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16-18
  • 一、研究方法16-17
  • 二、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8-22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8-20
  • 一、信息18
  • 二、农业信息18
  • 三、农业信息化18-19
  • 四、区域经济19
  • 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9-20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20-22
  • 一、农业信息化的特征20
  •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20-21
  • 三、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21-22
  • 第三章 湘西州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概况22-32
  • 第一节 湘西自治州区位概况22-23
  • 第二节 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概况23-28
  • 一、湘西州人口基本情况23-24
  • 二、湘西州社会经济基本情况24-27
  • 三、湘西州农业基本情况27-28
  • 第三节 湘西自治州信息化概况28-32
  • 一、湘西州广播、电视、互联网覆盖率情况28-29
  • 二、湘西州人均邮电业务量情况29-30
  • 三、湘西州信息设备建设情况30-32
  • 第四章 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32-42
  • 第一节 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机理32-34
  • 一、耦合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32-33
  • 二、耦合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33-34
  • 第二节 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34-38
  • 一、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研究方法设计34-36
  • 二、农业信息化—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6-38
  • 第三节 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结果分析38-42
  • 一、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39
  • 二、农业信息化系统综合评价水平变化特征39-40
  • 三、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水平变化特征40
  • 四、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动态演化特征40-42
  • 第五章 促进湘西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2-48
  • 第一节 优化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转机制42-44
  •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42-43
  • 二、营造良好的农业信息化政策和法律发展环境43-44
  • 第二节 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信息技术的研发44-45
  • 第三节 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与管理45-46
  • 一、调整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机制45
  • 二、转变农业信息人才的管理机制45-46
  • 第四节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产业市场体系46-48
  • 一、培育农业信息商品的消费者,增强消费能力46
  • 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供给结构,,满足消费需求46-47
  • 三、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47-48
  • 结束语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制度缺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根源[J];调研世界;2001年08期

2 孙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2年04期

3 罗朝金;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张德华;车明诚;;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5 徐永;;浅析淮北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6 刘鸿渊;彭新艳;;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考察[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郑兴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8 田国双;王敏;;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11年02期

9 宋红梅;胡国强;李晓凤;;廊坊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5期

10 王敏;;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成杰;;农业国际化竞争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孟祥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法库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汪浩;史明瑛;朱德开;;对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以合肥市为例[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笑光;;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就回顾[A];投资建设三十年回顾——投资专业论文集(4)[C];2008年

5 陈华玉;;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农业投融资状况研究[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厚安;尹选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孙莉;张玉坤;;都市农业——在城市层面实践“永续农业”思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超;周凯;陈国琴;;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促进山区生态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陈宪忠;;承接产业转移 农业大有作为[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N];嘉兴日报;2005年

2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梁川;加强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N];云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包兴安;不妨把民间投资纳入农业基础设施计划[N];证券日报;2009年

4 胡萍;元马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N];楚雄日报(汉);2006年

5 段伽忱;大过口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N];楚雄日报(汉);2006年

6 高建国;农业项目资金应实行捆绑使用[N];河北日报;2006年

7 李荣;上海加大“都市农业”投资[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本报评论员;奋力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N];宁夏日报;2007年

9 记者  梓茎;农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徐世旺;山阳投资亿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N];商洛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费振国;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天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路铁军;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杜君楠;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亚静;中国契约农业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史蒙;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肖超苏;中国农业集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覃巍;农民收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陶红军;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军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丽娟;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张俊忠;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琼英;青海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5 李钧;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曹骏;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融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贝贝;洛阳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于晓;惠农政策实施效果及完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宁雁葆;农发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湘西州农业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9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