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宿州市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0:2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历史沿袭、社会经济基础、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巨大差距,影响未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区域特色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或落后地区合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经济途径和手段。地处淮海经济区的宿州市属于发展速度较慢、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综合竞争力较弱的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基于以上原因,论文选题宿州市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目的是以宿州市特色经济发展为实证,探究我国经济边缘化地区经济飞跃式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为宿州市经济发展确立新的目标和战略方向,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包括七个部分,概括起来从五大块对宿州特色经济发展做了探讨:论文第一块通过特色经济概念的辨析,归纳总结了区域特色经济是一定地域遵循劳动地域分工协作的原则,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支撑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域经济特征的特殊经济体系。具有独特性、优势性和市场性三大基本特征。同时对特色经济相关理...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宿州市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07年宿州市三次产业比重

宿州,人均GDP,宿州市


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的滞后性,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和当地居民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以致经济发展没有活力,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表4资料表明,多年来宿州的人均GDP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宿州的人均GDP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39.4%,略低于40%。表4:2003—2007年宿州市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份份国民生产总值值人均GDP(元)))宿宿宿州(亿元)))增长%%%全国(亿元)))增长%%%宿州州全00333229.0025551.888135174.00010.0004004441000444288.570000l444159586.77710.1114958881200555312.9800008.333184739.11110.4445453331400666359.00000011.555211808.00010.7776276661600777424.90000011.666246619.00011.44474688818料来源:根据《2008年宿州市统计年鉴》和《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编20000

模型图,模型图,经济中心


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在大都市圈中,由于每个城市的区位条件、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差异,以及城市综合发育条件不同所导致的经济职能的差异,便形成了都市圈的等级规模(见图3)。图3: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图各级城市作为一定地域的经济中心,都能发挥扩散效应,具有向其经济腹地进行资本辐射、产业辐射、技术辐射、服务辐射、模式辐射的功能,且城市规模等级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其基本原理是各级经济中心具有“增长极”特性,一方面发挥增长极的集聚效应,通过交通网络、产业网络、市场网络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和载体,将一定地域内的人口、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社会经济要素高度集聚起来,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企业集聚使得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从而生产要素外溢,促使经济腹地发展;另一方面它与经济腹地经济关联度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J]. 白永秀.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对西部特色经济的再认识[J]. 吕允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6(S1)
[3]特色经济、产业群与区域营销[J]. 陶金国.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3)
[4]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J]. 赵兵,王丹.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3)
[5]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特色经济研究[J]. 肖媛.  南京社会科学. 2006(05)
[6]农业特色经济理论问题研究[J]. 周应堂,韩美贵.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2)
[7]城市经济发展中特色经济与集群经济的关系——兼论城市园区经济建设[J]. 刘荣增.  城市问题. 2006(03)
[8]特色经济的特征、发展模式及启示[J]. 孙海,王太祥.  新疆农垦经济. 2004(04)
[9]特色经济内涵解析[J]. 王芳.  甘肃社会科学. 2004(02)
[10]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个关于陕西省主导产业选择的案例[J]. 魏敏,李国平.  科学学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18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18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