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产业分工演进与东亚经济合作

发布时间:2021-06-26 10:26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各经济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指标的变动分析得出结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东亚各经济体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内产业分工正在从原来雁行模式下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垂直型产业间分工格局转变成以规模经济和产业内分工为特征的新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伴随着生产过程分散化的发展,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趋于优化,中国在东亚产业分工中的经济地位显著提高。演进中的东亚产业分工格局对区域内各经济体间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受雁行模式固有缺陷影响,东亚各经济体间普遍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对外国直接投资(FDI)过度依赖等不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因素。面对世界经济集团化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等外部压力,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其在东亚地区日益提高的经济地位,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克服目前东亚经济合作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阻碍,进一步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区域产业分工演进与东亚经济合作


雁形经济发展模式

分布情况,对美出口,附加值,东亚


25经济体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分布情况看出各经济体的产业发展程度。关志雄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图2-1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的发展仍然大致与各国(地区)发展阶段成正比,尽管日本经历了经济低增长的十年,但它的产业结构高度依然处于东亚地区最先进的地位,相反,中国与ASEAN依然处于雁行模式的尾部。对处于这两者之间的ANIES而言,虽然有利的空间确实变小了,但还未达到雁行模式解体的地步。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可以得出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日本、ANIES、ASEAN和中国依然保持着产业发展梯度差,东亚地区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依然存在。图2-1 从东亚各国(地区)对美出口产品项目的附加值分布(2000年)资料来源:关志雄:《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中心》,《国际经济评论》

财政年度,研究中心,资料来源,网站


二、FDI方向的转移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FDI一直占其对东亚地区DI总额的最大部分。如1990年,ASEAN、ANIES和中国占日本对亚洲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46.0%、47.2%和4.9%,ASEAN和ANIES所得到的日本DI是中国的9.29倍和9.54倍。但20世纪90年代的前五年,日本对中国的资明显加快,与此相对应,中国和东亚其它国家(地区)之间接受日本资的相对变化的速度也相对加快。1995年,中国接受日本的投资额以及占比重首次超过了ASEAN和ANIES,ASEAN、ANIES和中国接受日本的投资额别为33、28和35亿美元,分别占日本对东亚投资总额的33.0%、28.0%和5.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及中国的对策[J]. 张红霞.  东北亚论坛. 2006(05)
[2]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J]. 张宗斌.  东北亚论坛. 2006(04)
[3]东亚产业分工形态实证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视角[J]. 王鹏.  亚太经济. 2006(04)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 廖新平.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5]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J]. 陈勇.  世界经济研究. 2006(02)
[6]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成因[J]. 李淑娟.  当代亚太. 2006(01)
[7]从比较优势看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J]. 史龙祥.  亚太经济. 2006(01)
[8]“雁行模式”的理论创新——以日本在东亚投资的相对变化为视角[J]. 杨宏恩.  当代经济研究. 2005(11)
[9]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探析[J]. 戴枫,耿利敏,孙文远.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5)
[10]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 李晓,丁一兵,秦婷婷.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5)



本文编号:3251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51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