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 ——兼论CAFTA的推进与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12 22:14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提到与多边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区域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已经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竞争博弈格局,国际贸易的竞争已从国家间的个体博弈迈向集团间的群体博弈。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参与了不同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现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兼有外交、政治方面的战略意义。它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投资及要素流动等诸多条件,将成员经济体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经济利益的融合又使成员之间形成各种利益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开始积极接受地区的概念,并将重点放在东亚地区。参加多边贸易体制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贸易是在区域集团内开展的时候,仅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远远不足以使中国获取贸易自由化的最大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一要求结合了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现实需要,突出强调了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性。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适应了区域经济一...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内容结构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2.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的主要理论
2.2.1 关税同盟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2 自由贸易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3 共同市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4 大市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5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6 小结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CAFTA的建立与预期经济效应估计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初构想
3.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二节 建立CAFTA的背景、意义与经济基础
3.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3.2.2 中国建立CAFTA的政治经济意义
3.2.3 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预期经济效应估计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际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分析
4.1.1 模型的构建
4.1.2 模型的实证结果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扩大效应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重整效应
4.3.1 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
4.3.2 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4.3.3 中国与东盟四国的贸易互补关系
第四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其他静态效应
4.4.1 社会福利效应
4.4.2 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
4.4.3 提升成员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加强了集体谈判力量
第五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应
4.5.1 数据的处理及模型建立
4.5.2 平稳性检验
4.5.3 对本模型协整关系的分析
4.5.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4.5.5 对分析结果的说明
第六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
4.6.1 区外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4.6.2 区内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4.6.3 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4.6.4 区内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第七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其他动态效应
4.7.1 促进竞争效应
4.7.2 规模经济效应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CAFTA的影响与共同推进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造成的影响
5.1.1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5.1.2 金融危机对东盟经济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在CAFTA框架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后危机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CAFTA发展的对策
5.3.1 对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的判断
5.3.2 后危机时期推进CAFTA发展的对策
第六章 中国推进CAFTA进程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亚太主要国家FTA战略经验借鉴
6.1.1 美国的FTA战略及东盟政策
6.1.2 日本的EPA战略及东盟政策
6.1.3 韩国的FTA战略及东盟政策
第二节 东盟的一体化战略及对CAFTA的态度
6.2.1 东盟的一体化战略
6.2.2 东盟对CAFTA的态度
第三节 我国的FTA战略及对CAFTA策略的调整
6.3.1 我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6.3.2 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中的调整
6.3.3 CAFTA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的策略调整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贸易流量分析
附录B 协议主要内容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J]. 钟海涛,袁波. 国际贸易. 2010(01)
[2]美、日与东盟双边FTA谈判动因分析[J]. 王静,张西征. 国际经济合作. 2009(12)
[3]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J]. 杨亮,吕耀. 资源科学. 2009(10)
[4]日本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课题[J]. 刘昌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05)
[5]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比较优势与政策选择[J]. 保建云. 亚太经济. 2009(05)
[6]东盟与中国、美国经贸关系的走向及影响[J]. 傅有强,李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7]Prospects for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 Donghyun Park,Innwon Park,Gemma Esther B.Estrada.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9(04)
[8]美国—东盟关系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调整[J]. 马孆. 国际问题研究. 2009(04)
[9]试析中国-日本-东盟战略互动关系[J].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2009(02)
[10]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J]. 全毅,高军行. 国际贸易问题. 2009(06)
博士论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 史智宇.复旦大学 2004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 霍伟东.西南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 吴思敏.江南大学 2008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D]. 任珊.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研究及政策选择[D]. 杨小雨.大连理工大学 2004
[4]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 王莉.中国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9174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内容结构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2.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的主要理论
2.2.1 关税同盟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2 自由贸易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3 共同市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4 大市场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5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对一体化经济效应的分析
2.2.6 小结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CAFTA的建立与预期经济效应估计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3.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初构想
3.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二节 建立CAFTA的背景、意义与经济基础
3.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3.2.2 中国建立CAFTA的政治经济意义
3.2.3 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预期经济效应估计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际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分析
4.1.1 模型的构建
4.1.2 模型的实证结果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扩大效应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重整效应
4.3.1 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
4.3.2 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4.3.3 中国与东盟四国的贸易互补关系
第四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其他静态效应
4.4.1 社会福利效应
4.4.2 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
4.4.3 提升成员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加强了集体谈判力量
第五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促进经济增长效应
4.5.1 数据的处理及模型建立
4.5.2 平稳性检验
4.5.3 对本模型协整关系的分析
4.5.4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4.5.5 对分析结果的说明
第六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
4.6.1 区外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4.6.2 区内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4.6.3 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4.6.4 区内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第七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其他动态效应
4.7.1 促进竞争效应
4.7.2 规模经济效应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CAFTA的影响与共同推进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造成的影响
5.1.1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5.1.2 金融危机对东盟经济造成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在CAFTA框架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后危机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CAFTA发展的对策
5.3.1 对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的判断
5.3.2 后危机时期推进CAFTA发展的对策
第六章 中国推进CAFTA进程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亚太主要国家FTA战略经验借鉴
6.1.1 美国的FTA战略及东盟政策
6.1.2 日本的EPA战略及东盟政策
6.1.3 韩国的FTA战略及东盟政策
第二节 东盟的一体化战略及对CAFTA的态度
6.2.1 东盟的一体化战略
6.2.2 东盟对CAFTA的态度
第三节 我国的FTA战略及对CAFTA策略的调整
6.3.1 我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
6.3.2 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中的调整
6.3.3 CAFTA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的策略调整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贸易流量分析
附录B 协议主要内容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盟FTA战略的新进展及影响[J]. 钟海涛,袁波. 国际贸易. 2010(01)
[2]美、日与东盟双边FTA谈判动因分析[J]. 王静,张西征. 国际经济合作. 2009(12)
[3]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J]. 杨亮,吕耀. 资源科学. 2009(10)
[4]日本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课题[J]. 刘昌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05)
[5]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比较优势与政策选择[J]. 保建云. 亚太经济. 2009(05)
[6]东盟与中国、美国经贸关系的走向及影响[J]. 傅有强,李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7]Prospects for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 Donghyun Park,Innwon Park,Gemma Esther B.Estrada. China & World Economy. 2009(04)
[8]美国—东盟关系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调整[J]. 马孆. 国际问题研究. 2009(04)
[9]试析中国-日本-东盟战略互动关系[J]. 喻常森. 南洋问题研究. 2009(02)
[10]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J]. 全毅,高军行. 国际贸易问题. 2009(06)
博士论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D]. 史智宇.复旦大学 2004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 霍伟东.西南财经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 吴思敏.江南大学 2008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D]. 任珊.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研究及政策选择[D]. 杨小雨.大连理工大学 2004
[4]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 王莉.中国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39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3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