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15:18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逐步显现。涌现出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等极具代表性的热点板块。长三角等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的竞合与发展,这些地区资源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大大加快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区域经济的融合催生了金融的区域化发展。在此背景下,长三角等区域的银行业也随之呈现出异地发展的趋势。新的发展方向带来诸多新的风险隐患。由于银行业风险具有公共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因此,及时研究政府如何监管银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风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长三角区域展开研究,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控为研究对象,选取银行业务中最具代表性的信贷业务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银行监管理论,探讨新形势下的中、微观层面市场风险和监管问题,并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完善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上,通过综合分析与探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首先论述了对银行风险的认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总...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背景和选题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银行风险及监管理论概述
    第一节 银行业风险概述
        一、银行业风险的涵义
        二、银行业风险的特征
            (一) 公共性、全局性和系统性
            (二) 脆弱性
            (三) 负外部性
    第二节 银行风险监管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监管市场的一般理论
            (一) 市场失灵的形成与表现
            (二) 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与适度性
        二、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一) 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由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实施监管
        三、国外银行业典型监管模式分析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严格监管模式
            (二) 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监管模式
            (三) 跨国银行监管模式
        四、国内对银行监管的研究现状
            (一) 对国外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二) 关于银行业监管主体的热点研究
第二章 长三角银行异地业务形成的现实背景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长三角银行异地业务形成的现实背景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基本框架
            (二) 基本特征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 一体化发展前的银行业务
            (二) 一体化发展后的银行业务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银行异地业务发展现状
        一、业务自由化特征明显
            (一) 内部政策由限制向开放转变
            (二) 由传统的存贷业务向多元化的综合授信转变
        二、协调机制相对落后
            (一) 银行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
            (二) 监管机构间缺乏协调联动
        三、区域管理机构雏形出现
            (一) 区域管理机构出现的背景
            (二) 区域管理机构的形成
        四、信贷投放呈现沿产业链发展态势
    第三节 银行异地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授信叠加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标准缺失风险
        四、法规差异风险
第三章 政府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监管现状
        一、现有的监管组织架构
            (一) 总体框架
            (二) 银监会的组织架构
        二、目前的监管机制
            (一) 市场准入监管
            (二) 日常业务监管
            (三) 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架构不能适应异地监管的需要
        二、监管手段相对滞后
            (一) 现场检查的问题
            (二) 非现场检查不足
        三、缺乏异地监管的法规与制度
            (一) 现有监管法律以规范传统业务为主
            (二) 新形势下的配套法规不健全
第四章 完善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 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监管组织体系
        一、尝试突破现有的属地化监管组织架构
            (一) 在区域内组建更高层次的监管、协调机构
            (二) 在现有框架下,设立专门职能部门负责监管
        二、积极培育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作为银行监管的辅助组织
            (一) 市场发展需要社会监管
            (二) 积极培育社会监管体系
    第二节 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管手段
        一、全面建立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一) 积极开展异地现场检查
            (二) 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
        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实施监管
            (一) 现代银行监管的需要
            (二) 设计思路
    第三节 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
        一、政府实施监管的基础
        二、制定配套法规与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略监管关系构建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J]. 赵瑾璐,安瑛晖,张小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建立内部评级体系 实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J]. 朱琦伟,张婕.  商场现代化. 2006(24)
[3]银行监管、银行发展与金融稳定: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黄旭平.  武汉金融. 2006(08)
[4]警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走向误区[J]. 陈余化,赵榄.  经济论坛. 2006(13)
[5]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战略构想[J]. 郁鸿胜.  浙江经济. 2006(11)
[6]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借鉴[J]. 冯永晟,刘海燕,张达前.  西安金融. 2006(06)
[7]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构想[J]. 徐于林.  金融会计. 2006(05)
[8]长三角:在转轨发展道路上健康前行——2005年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综述[J]. 潘强敏.  浙江经济. 2006(06)
[9]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研究[J]. 王欢欢.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02)
[10]农村民间金融的脆弱性与相机治理[J]. 崔慧霞.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5)

硕士论文
[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 刘可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中国银行业的有效监管问题研究[D]. 陈秋贵.吉林大学 2006
[3]试论强化政府银行监管的方法和途径[D]. 邹睿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D]. 李安.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5
[5]论跨国银行监管及对中国的启示[D]. 郑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4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