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日本以都市圈建设为特征的城市化道路

发布时间:2017-05-04 16:16

  本文关键词:日本以都市圈建设为特征的城市化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城市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日本的城市化是以推进都市圈建设展开的,在城市化的每个阶段都市圈人口的增长都对日本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以三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探究了都市圈人口规模变化在日本城市化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地区最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起飞并成为各自区域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促进了都市圈的形成与区域扩展。经过分析发现除了战争时期日本三大都市圈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人口总量总体上一直保持增长态势,这对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和促进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然后从日本人口密度大及资源匮乏等方面指出日本进行都市圈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究了影响都市圈形成的因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政府在制定了都市圈及其他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规划的同时积极应对国内出现的城市问题。日本政府在国土开发、都市圈发展、产业布局等诸多领域制定规划,形成了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运行存在自发性与复杂性,导致规划的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出现很大偏差,并没能完全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日本城市化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化以及日本城市化相关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最后对文章思路及框架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这部分主要介绍城市化的定义、阶段划分标准及相关基础理论,城市化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区位论、人口迁移理论及非均衡增长理论。第三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分析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为主,介绍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在日本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日本以都市圈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原因,进而探究了影响都市圈形成的因素。第四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首先介绍都市圈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增长及城市化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最后根据全文的分析总结出日本在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进中国的城市化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都市圈 城市化 发展历程 地位及影响 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1.2.1 国内文献综述11-13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3-14
  • 1.3 文章思路及框架14-15
  • 第2章 都市圈建设、城市化及其相关理论15-23
  • 2.1 城市化的定义15
  • 2.2 都市圈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15-16
  • 2.3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16
  • 2.4 城市化阶段划分的标准16-18
  • 2.5 城市化的基础理论18-23
  • 2.5.1 区位理论18-19
  • 2.5.2 人口迁移理论19-20
  • 2.5.3 非均衡增长理论20-23
  • 第3章 日本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花的历史演进23-36
  • 3.1 初期阶段(1868年至1940年)23-27
  • 3.2 战时调整阶段(1941年至1950年)27-29
  • 3.3 加速阶段(1950年至1975年)29-32
  • 3.4 成熟阶段(1975年至今)32-36
  • 第4章 日本进行都市圈建设的动因及影响因素36-40
  • 4.1 日本进行都市圈建设的动因36-37
  • 4.1.1 国土面积狭小36
  • 4.1.2 自然资源贫乏36-37
  • 4.1.3 城市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37
  • 4.2 影响日本都市圈形成的因素37-40
  • 4.2.1 自然地理因素37-38
  • 4.2.2 社会文化因素38-39
  • 4.2.3 经济因素39
  • 4.2.4 政治因素39-40
  • 第5章 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城市化效应40-45
  • 5.1 都市圈建设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40-41
  • 5.2 都市圈建设促进产业发展41-42
  • 5.3 都市圈建设促进人口集聚42-45
  • 第6章 日本城市化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45-54
  • 6.1 日本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化的经验45-50
  • 6.1.1 都市圈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同步45
  • 6.1.2 政府制定战略性的区域开发规划45-47
  • 6.1.3 重视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47-48
  • 6.1.4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48-49
  • 6.1.5 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促进都市圈发展49-50
  • 6.2 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的城市化50-54
  • 6.2.1 强化政府的城市规划能力,保障都市圈健康稳定发展51
  • 6.2.2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促进都市圈发展51-52
  • 6.2.3 以产业升级和调整产业布局推动都市圈建设52-53
  • 6.2.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3-54
  • 参考文献54-56
  • 注释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城镇化——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小城镇建设;2000年12期

2 杨根平;江苏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与对策建议[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3 蒋满霖;小城镇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兼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J];农村经济;2001年11期

4 张明池;城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年06期

5 张文蛟;;县域城市化道路的突破口[J];宁波经济;2001年02期

6 刘耀彬,李娟文;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4期

7 寿永年;;走富有渐江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2年08期

8 赵瑛;走小城镇与大中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论坛;2003年15期

9 汪冬梅,杨学成;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反思与探索[J];改革;2003年05期

10 陈继松;浙江城市化道路的实践[J];城乡建设;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改智;杨洁;;略论陕北城市化道路的困境与出路[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谢学仁;;山西城市化道路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俞德鹏;;中国城市化道路评析[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4 谭本基;;加强县城建设是广西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付秀彬;;组织,制度与城市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王鑫鳌;;建国五十年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回顾与展望[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周礼坤;麦颖文;胡小强;;“村级市”——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再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杨秀珠;;关于浙江省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研究与探索[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宇哲;鲍海君;;土地资源短缺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朱铁臻;;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唐黎明;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反思[N];证券时报;2012年

2 刘士林;“巨型特征”呼唤中国式城市化道路[N];光明日报;2012年

3 见习记者 骆骁骅 记者 赖竞超;探索符合广东实际新型城市化道路[N];南方日报;2012年

4 记者 吴岚岚;研究城市经济规律 探索城市化道路[N];佛山日报;2013年

5 程进 颜士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N];台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楼冰;浙江: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记者 楼冰;浙江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周咏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N];浙江日报;2006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陈甬军邋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景普秋;探索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孔繁来;突破传统模式 构建新型城市化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朱攀峰;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选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聂春霞;新疆城市化道路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孙宏;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世杰;日本以都市圈建设为特征的城市化道路[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成;基于农村居民迁移行为与意愿分析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熊永兰;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高宇航;中国西部城市化道路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李红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钟玲;四川城市化道路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春;新时期山东省城市化道路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阳阳;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峰峰;基于二元向三元经济结构演变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刘惠敏;陕西省城市化道路的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以都市圈建设为特征的城市化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45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