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成都郫都区建设大都市区卫星城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8 05:39
  卫星城发展至今,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治疗"大城市病"的现象,而是从根源上着手,即在区域范围内作为空间拓展和结构优化的有效载体。将卫星城放在大都市区的背景下考量,在区域空间内高标准规划建设。这既利于破解传统僵化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区域次中心,做好中间纽带作用。也利于盘活资源,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文章以卫星城为研究主题,并结合大都市区的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大都市区理论、卫星城理论等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卫星城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演化过程。现有的卫星城大多有一定的产业和经济基础,但都无法独立承担市中心转移的功能。第二、大都市区是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演变过程,那么卫星城要思考怎样从产业、交通等方面全面承担起市中心的职能,打造支撑市中心的区域经济次中心。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成都市郫都区,从目前来分析,成都并没有形成一个功能独立、配套齐全、能承接市中心功能转移又能辐射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卫星城,文章的目标就是将郫都区打造成为配套成都市的第一个独立新城。一方面,文章通过对郫都区的人文环境、产业结构等进行研究,明确郫都区的功能定位:承担川菜文化和古蜀文化传承功...

【文章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2.2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大都市区
        2.1.2 卫星城
    2.2 大都市区理论
        2.2.1 大都市区的理论基础
        2.2.2 大都市区的演化阶段
        2.2.3 大都市区指导卫星城的发展
    2.3 卫星城理论
        2.3.1 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2.3.2 卫星城的动力机制
        2.3.3 卫星城的发展阶段
        2.3.4 卫星城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郫都区建设大都市区卫星城的现状分析
    3.1 郫都区的发展概况
        3.1.1 郫都区的基本情况简介
        3.1.2 郫都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1.3 郫都区的发展机遇
    3.2 郫都区在建设大都市区卫星城中取得的成绩
        3.2.1 部分分担成都市中心的功能
        3.2.2 工业主导推动成都工业化进程
        3.2.3 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
        3.2.4 集聚人口能力凸显
    3.3 郫都区在建设大都市区卫星城中存在的问题
        3.3.1 政策红利较少
        3.3.2 分担市中心功能的力度不够
        3.3.3 产业综合实力尚待加强
        3.3.4 交通体系尚待完善
        3.3.5 集聚人口的能力仍需强化
    3.4 小结
第4章 国内外建设大都市区卫星城的主要模式
    4.1 基于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马恩拉瓦莱
        4.1.1 马恩拉瓦莱卫星城发展模式的特点
        4.1.2 马恩拉瓦莱模式的经验借鉴
    4.2 基于主要产业导向的发展模式—天津滨海新区
        4.2.1 天津滨海新区模式的特点:主导产业带动新区经济的发展
        4.2.2 天津滨海新区模式的经验借鉴
    4.3 基于工业/产业园区导向的发展模式—上海临港新城
        4.3.1 上海临港新城的特点:园区是新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者
        4.3.2 上海临港新城的经验借鉴
    4.4 总结
第5章 建设郫都区卫星城的路径选择
    5.1 大都市区背景下郫都区卫星城的战略选择
        5.1.1 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5.1.2 "立城优城"发展战略
        5.1.3 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战略
    5.2 大都市区背景下郫都区卫星城的功能定位
        5.2.1 承担古蜀文化和川菜传承功能
        5.2.2 共担科研和教育培训功能
        5.2.3 分担生产制造功能
        5.2.4 分担居住功能
        5.2.5 分担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功能
    5.3 大都市区背景下郫都区卫星城的路径选择
        5.3.1 梯度发展路径
        5.3.2 产业发展路径
        5.3.3 交通发展路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郑州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J]. 赵朔.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7(04)
[2]一线城市的卫星城将成为未来的生活中心 [J]. 叶檀.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6(12)
[3]卫星城:调整工业布局 缓解人口压力——以“大跃进”时期上海闵行卫星城为考察对象 [J]. 王雪冰.  艺术科技. 2016(02)
[4]以北京为例探究卫星城缓解中心城压力问题 [J]. 孙琳,任智慧,朱成浩.  山西建筑. 2016(03)
[5]上海卫星城:阶段、类型与特征 [J]. 赵凤欣,李如瓛.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12)
[6]基于区位熵理论的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J]. 胡晓亚.  中外企业家. 2015(01)
[7]中国卫星城规划、发展与建设面临的困局 [J]. 郑晓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1)
[8]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基于固定投资、文化消费和区位熵的比较分析 [J]. 黄伟群.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04)
[9]上海发展卫星城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J]. 黄文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大都市区空间演变研究——以成都为例 [J]. 杨建.  理论视野. 2013(11)



本文编号:3541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41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