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矫正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 ——以贵阳遵义工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7 19:00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能够增强区域的竞争力,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贵州的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逐渐演变成了“二三一”,并逐步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趋势发展,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贵州的各地区间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现状,影响了产业的合理布局。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政府行政性垄断以及贵州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了贵州地区间较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趋同现象。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地区间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经济效益的低下,不利于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了地区间经济的共同发展。本文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对象是工业,以制造业为研究的主要部分。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以贵阳与遵义为例来分析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状,通过个例来实现对贵州省产业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矫正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建议,这也是本文的重点,该重点的研究对调整贵州产业...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于产业结构趋同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体系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体系
2 关于矫正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学者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现状
    2.2 关于矫正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相关理论
        2.2.1 专业化分工协作理论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2.3 专业市镇理论
        2.2.4 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理论
3 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现状分析-以贵阳遵义工业为例
    3.1 贵州产业结构现状
    3.2 贵阳遵义工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 衡量产业结构趋同的指标
        3.3.1 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3.3.2 克鲁格曼结构差异度指数
        3.3.3 区位商指数
    3.4 贵阳遵义工业产业结构趋同的指标分析
        3.4.1 三次产业产值的相似系数分析
        3.4.2 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3.4.3 克鲁格曼结构差异度分析
        3.4.4 区位商分析
4 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4.1 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分析
        4.1.1 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交易成本过高
        4.1.2 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垄断
        4.1.3 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对称
        4.1.4 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4.2 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后果
        4.2.1 产业结构趋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积极影响
        4.2.2 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消极影响
5 关于矫正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采取的对策建议
    5.1 贵州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原则
        5.1.1 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发展的原则
        5.1.2 产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原则
    5.2 矫正贵州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采取的对策建议
        5.2.1 引导趋同的产业结构向积极的方面转变
        5.2.2 继续完善交通网络
        5.2.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5.2.4 加强政府对产业选择的引导
        5.2.5 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5.2.6 促进专业市镇的形成与发展
        5.2.7 促进城市群的建设
        5.2.8 继续完善市场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对矫正贵州地区间制药产业结构趋同的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化分工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发展探讨[J]. 刘璐,李爽.  理论界. 2008(11)
[2]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专业镇[J]. 余国扬.  热带地理. 2008(02)
[3]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基本问题探讨[J]. 彭荣胜.  商业时代. 2006(36)
[4]省市联动,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升级讯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超专访[J]. 王海燕.  广东科技. 2006(08)
[5]从“契约”看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的成因[J]. 孙军,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3(06)
[6]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 陈剑锋,唐振鹏.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08)
[7]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利益与博弈行为分析——一个解释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理论模型[J]. 胡荣涛,张许颖,苏明吾.  经济评论. 2002(04)
[8]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 蔡宁,吴结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02(07)
[9]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J]. 杨林,白奉源.  兰州大学学报. 2002(03)
[10]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J]. SandraPONCET.  世界经济文汇. 2002(01)

博士论文
[1]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 曹阳.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孙雪花.长沙理工大学 2009
[2]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研究[D]. 郭斯顿.中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2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52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