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6 18:24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能源供给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今后的低碳减排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Kaya恒等式及其扩展,结合统计年鉴的数据估算了我国全国以及各省域的碳排放量。以此数据为此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 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碳排放的快速上升。本文在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的关系上,重点检验了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实证结果不支持该假说,文章还对假说的局限性做了概括。能源燃烧是碳排放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本文在同一框架下运用VAR模型同时考察经济增长、能源燃烧、碳排放三者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通过对三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只有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它任意两两变量之间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在对碳排放进行具体的因素分解分析上,本文采用了Shapley值分解分析方法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无残差的分解分析,并与普通的Laspeyres分解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碳排放的迅速增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减排贡献不明显。在因素分解的基础上,结合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各因素变化对碳排放的具体影响。 在我国省域聚类分析中,使用碳排放影响因素作为指标,通过K均值聚类法把我国三十个省区分为四类。北京、上海作为人均收入消费高、服务业发达,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一类;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山东、宁夏七省区作为第二类,该类的特点是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重工业比重大、能源强度很高、人均碳排放非常高,这于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有密切关系;第三类是广东和海南,这两个省的特点是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高,人均碳排放很低;其它19个省区是第四类。针对这四类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具体的低碳发展建议。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分解分析 shapley分解 聚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205;F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27
  • 1.1 研究背景10-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24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24-25
  • 1.5 创新点25-27
  • 2 我国碳排放概况27-41
  • 2.1 我国碳排放现状27-28
  • 2.2 碳排放数据来源与估算28-33
  • 2.3 碳排放的国际比较分析33-39
  • 2.4 本章小结39-41
  • 3 我国碳排放EKC研究41-54
  • 3.1 碳排放EKC假说的相关研究41-44
  • 3.2 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概况44-46
  • 3.3 我国EKC假说实证研究46-51
  • 3.4 EKC的研究局限51-52
  • 3.5 本章小结52-54
  • 4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54-69
  • 4.1 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54-58
  • 4.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58-62
  • 4.3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62-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5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比较69-96
  • 5.1 分解方法69-71
  • 5.2 KAYA恒等式71-77
  • 5.3 LASPEYRES分解77-84
  • 5.4 SHAPLEY值分解84-91
  • 5.5 碳排放分解因素的计量研究91-94
  • 5.6 本章小结94-96
  • 6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省域聚类分析96-105
  • 6.1 聚类分析原理97-98
  • 6.2 省域聚类分析98-101
  • 6.3 聚类结果分析101-103
  • 6.4 本章小结103-105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105-115
  • 7.1 结论105-107
  • 7.2 政策建议107-113
  • 7.3 研究展望113-115
  • 致谢115-116
  • 参考文献116-126
  •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12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先锋;韩雪;张庆彩;;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军委;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吴遵;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中国碳排放的时间演变轨迹及区域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樊星;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志鹏;中国CO_2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及其地区差异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胡际;碳减排约束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梁晓玲;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王宁;海上浮式风力机平台总体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侯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减排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1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