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0:34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和梯度发展的差序格局。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京—津”、“江—浙—沪”、“珠三角”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广大内地省份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体育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在行业内部结构上,几乎所有省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培育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通过培育影响力大和引导力强的主导产业(群)或若干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产业增长中心,利用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及周围腹地的发展,将十分有利于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间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不平衡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事实。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大多都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的“极”或“点”开始,随着增长极的发展壮大,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交替作用,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同时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并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基础理论梳理和核心概念辨析,找出拟研究的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培育的必要性及重要价值,总结其发展的经验与问题,思考对应的发展策略,解读区域体...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主题与方法
        1.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3 研究的方法
        1.1.4 研究思路
        1.1.5 主要创新点
    1.2 相关文献述评
        1.2.1 体育产业及其分类
        1.2.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2.3 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2.4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1.2.5 已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的路线
        1.3.1 诠释基本概念及范畴的意义
        1.3.2 研究的路线
第二章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理论的构建
    2.1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作用机制
        2.1.1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与演进
        2.1.2 增长极的作用机制
        2.1.3 增长极的理论架构
    2.2 增长极理论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价值
        2.2.1 增长极培育与区域发展
        2.2.2 培育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必要性
        2.2.3 培育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重要意义
    2.3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理论框架
        2.3.1 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
        2.3.2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架构
        2.3.3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作用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发生机制
    3.1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内涵与特征
        3.1.1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内涵
        3.1.2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主要特征
    3.2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构成要素
        3.2.1 主导产业: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2.2 增长中心:区域间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源泉
        3.2.3 体育产业园区: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的培育方式
        3.2.4 资源与市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3.2.5 政府部门: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保障
    3.3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作用
        3.3.1 扩散效应
        3.3.2 创新功能
        3.3.3 发展功能
        3.3.4 示范效应
    3.4 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进展
        3.4.1 “三大都市圈”体育产业高速增长
        3.4.2 中西部大城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4.3 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4.4 体育产业基地示范效应显著
    3.5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1 核心产业发展滞后
        3.5.2 主导产业选择不合理
        3.5.3 缺乏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
        3.5.4 政府体育产业发展职能尚未充分发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培育
    4.1 区域体育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4.1.1 区域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与现实依据
        4.1.2 区域体育主导产业选择原则、方法与流程
        4.1.3 区域体育主导产业的培育策略
        4.1.4 政府与区域体育主导产业培育
    4.2 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极网络构建
        4.2.1 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极网络及其构成
        4.2.2 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网络的重要意义
        4.2.3 省级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网络
        4.2.4 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网络的原则
    4.3 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与管理
        4.3.1 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
        4.3.2 发展模式选择: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
        4.3.3 体育产业园区运营优化
        4.3.4 政府与体育产业园区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四川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与发展策略
    5.1 四川省体育产业的基本状况
        5.1.1 四川体育产业的基本现状
        5.1.2 四川省体育产业的结构状况
    5.2 培育四川体育产业增长极的必要性
        5.2.1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
        5.2.2 区域发展差异显著
    5.3 四川省体育产业增长极的选择与培育
        5.3.1 壮大核心产业,培育产业主导力量
        5.3.2 “一核、两片、网络”,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层级增长极
        5.3.3 以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为引领,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园区建设
        5.3.4 体育行政部门与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布局、培育和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原则和思路[J]. 侯永志,张军扩,刘锋,何建武.  发展研究. 2011(12)
[2]职业体育是体育强国的核心竞争力[J]. 鲍明晓.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3]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 宋昱,邹玉玲,陈林会,刘东升.  体育文化导刊. 2011(09)
[4]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 张五平.  才智. 2011(20)
[5]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程莹.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3)
[6]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的基本定位——基于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视角[J]. 张贵敏,王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7]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J]. 张瑞林.  体育学刊. 2011(02)
[8]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 程林林,袁春梅.  搏击(体育论坛). 2011(01)
[9]四川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 陈映.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6)
[10]培育发展我国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重要性与路径选择[J]. 魏丽华.  理论导刊. 2010(11)

博士论文
[1]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 王艳.上海体育学院 2011
[2]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 王晓雨.吉林大学 2011
[3]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1994-2010)[D]. 宋昱.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 李东.西南财经大学 2010
[5]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 方春妮.上海体育学院 2009
[6]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安顺.吉林大学 2009
[7]中国区域增长极增长问题研究[D]. 薛泽海.中共中央党校 2007
[8]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 蒋新祺.湖南大学 2006
[9]论区域主导产业[D]. 黄勤.四川大学 2002
[10]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 阳昌寿.西南财经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重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 赵永高.西南大学 2006
[2]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政府行为分析[D]. 孙冰川.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2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2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