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2:24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与反贫困这一世界性、全局性的重大历史问题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摆在贫困地区决策者、组织者、建设者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大难题。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历史上形成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社会成员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究其原因,还在于在贫困地区这一“问题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比一般区域更大的难度。贫困地区不仅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且自然条件也非常恶劣,生态脆弱,环境破坏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选题背景
二、框架结构
三、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基本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论述
第一节 贫困相关范畴界定
一、贫困
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致贫理论
二、反贫困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国际上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一、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增强综合国力举足轻重
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营造
三、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自身能力建设
第二章 四川贫困地区基本状况和扶贫开发
第一节 四川贫困标准和贫困区域分布
一、扶贫攻坚以前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二、扶贫攻坚时期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三、新世纪以来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特征
二、经济特征
三、社会文化特征
四、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特征
第三节 四川贫困地区扶贫开发
一、四川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历程
二、2001-2004年巩固、扩大扶贫攻坚成果阶段
第四节 四川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科学发展观及其对扶贫开发的指导意义
二、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三、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构想
第三章 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
第一节 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战略理论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四个基本点理论
二、平衡开发战略
三、不平衡开发战略
四、协调-倾斜开发战略
五、资源转换型开发战略
六、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七、技术导向型开发战略
第二节 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艰难选择
一、四川贫困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家宏观需要与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与特色生态产业选择
第三节 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
一、生态农牧业
二、生态能源水电工业
三、生态旅游业
第四节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方面和环节
三、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四、大力发展四川沼气等农业循环经济
第四章 点轴开发培育贫困地区增长极
第一节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一、区域开发模式
二、贫困地区“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开发模式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与区域结构特征
一、川西北高寒藏羌区
二、攀西大小凉山彝区
三、川北秦巴山区
四、川南乌蒙山区
五、川中丘陵区
第三节 贫困地区的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一、贫困地区城镇建设
二、四川小城镇及试点建设
三、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第四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联系
一、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
二、加强土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三、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四、按时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农村信息扶贫工程的任务
第五章 智力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育
第一节 搞好计划生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一、贫困地区计划生育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二节 完善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培训
一、教育扶贫的相关理论阐述
二、完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第三节 加强技术推广,促进技术进步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科技资源,规范科技兴农体系
二、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
第六章 在扶贫开发中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第一节 贫困地区“环境与发展”的特殊矛盾和双重任务
一、贫困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双重贫困
二、政府在贫困地区生态和发展中的角色
三、四川贫困地区“环境与发展”矛盾处理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工程措施
一、天保工程与退耕还林(草)工程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三、农田污染治理
四、易地(生态)移民
第三节 四川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工作
二、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措施
五、继续深化“四荒”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
六、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七、建立绿色 GDP绩效考核体系
第七章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创新财政扶贫制度
二、整合各种政府资源,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
三、充分发展扶贫主体作用,增强扶贫开发成效
第二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贫困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二、贫困地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三、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第三节 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贫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和使用
第四节 改革贫困地区投融资体制
一、完善农业和扶贫政策性金融,完善农业银行功能
二、加大政策和法律引导,发挥商业金融的支农和扶贫作用
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机制
四、组织和引导各种民间资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五、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通过股票上市筹集发展资金
第五节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法治化进程
一、尽快制定《反贫困法》
二、加快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法》
三、加紧出台《合作金融法》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8085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选题背景
二、框架结构
三、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基本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论述
第一节 贫困相关范畴界定
一、贫困
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致贫理论
二、反贫困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国际上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一、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增强综合国力举足轻重
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营造
三、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自身能力建设
第二章 四川贫困地区基本状况和扶贫开发
第一节 四川贫困标准和贫困区域分布
一、扶贫攻坚以前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二、扶贫攻坚时期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三、新世纪以来的贫困标准和区域分布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特征
二、经济特征
三、社会文化特征
四、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特征
第三节 四川贫困地区扶贫开发
一、四川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历程
二、2001-2004年巩固、扩大扶贫攻坚成果阶段
第四节 四川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科学发展观及其对扶贫开发的指导意义
二、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三、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构想
第三章 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
第一节 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战略理论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四个基本点理论
二、平衡开发战略
三、不平衡开发战略
四、协调-倾斜开发战略
五、资源转换型开发战略
六、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七、技术导向型开发战略
第二节 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艰难选择
一、四川贫困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国家宏观需要与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与特色生态产业选择
第三节 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
一、生态农牧业
二、生态能源水电工业
三、生态旅游业
第四节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方面和环节
三、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四、大力发展四川沼气等农业循环经济
第四章 点轴开发培育贫困地区增长极
第一节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一、区域开发模式
二、贫困地区“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开发模式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与区域结构特征
一、川西北高寒藏羌区
二、攀西大小凉山彝区
三、川北秦巴山区
四、川南乌蒙山区
五、川中丘陵区
第三节 贫困地区的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一、贫困地区城镇建设
二、四川小城镇及试点建设
三、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第四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联系
一、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工程
二、加强土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三、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四、按时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农村信息扶贫工程的任务
第五章 智力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育
第一节 搞好计划生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一、贫困地区计划生育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二节 完善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培训
一、教育扶贫的相关理论阐述
二、完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第三节 加强技术推广,促进技术进步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科技资源,规范科技兴农体系
二、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
第六章 在扶贫开发中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第一节 贫困地区“环境与发展”的特殊矛盾和双重任务
一、贫困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双重贫困
二、政府在贫困地区生态和发展中的角色
三、四川贫困地区“环境与发展”矛盾处理
第二节 四川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工程措施
一、天保工程与退耕还林(草)工程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三、农田污染治理
四、易地(生态)移民
第三节 四川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工作
二、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措施
五、继续深化“四荒”承包改革,稳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
六、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七、建立绿色 GDP绩效考核体系
第七章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创新财政扶贫制度
二、整合各种政府资源,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
三、充分发展扶贫主体作用,增强扶贫开发成效
第二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贫困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二、贫困地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三、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第三节 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贫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和使用
第四节 改革贫困地区投融资体制
一、完善农业和扶贫政策性金融,完善农业银行功能
二、加大政策和法律引导,发挥商业金融的支农和扶贫作用
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机制
四、组织和引导各种民间资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五、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六、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通过股票上市筹集发展资金
第五节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法治化进程
一、尽快制定《反贫困法》
二、加快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法》
三、加紧出台《合作金融法》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8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6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