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8 03:13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中期,总体上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这一阶段工农业均有大步发展,但是区域发展差距有所拉大,“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社会矛盾交替激荡。“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坚持“五个统筹”,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是新时期新阶段新条件下实现城乡协调、区域和谐、社会和谐和全面小康的现实选择。 “五个统筹”首要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县域既是城乡结合部,又是工农汇集地。县域经济囊括工农、涵盖城乡,是国家管理的基本单位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历代都受到高度关注:《史记》讲“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重新审视县域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范围内城镇乡经济共生,三次产业并存,多种经济形式和谐共存。发展县域经济,形成特色,是协调三次产业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地域依托。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二元矛盾突出、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结构与内容
三、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若干范畴界定
一、县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的特征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基本特征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对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研究述评
一、西方学者的若干理论表述和理论观点
二、我国学者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三、我国党和政府重要文献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点培育的阐述
四、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第二章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节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正视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不足
二、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三、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增长点培育
第二节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与思考
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
二、西部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三、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机理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阶段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动力机制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机理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轨迹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动力机制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与空间耦合机理
一、产业成长对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
二、空间演进对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三、产业成长与空间演进的耦合机理
第四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模式构建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性原则
二、比较优势原则
三、市场导向原则
四、效益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构建与选择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构建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选择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实模式选择
一、农业产业化模式
二、优势资源开发模式
三、劳务经济模式
四、市场导向模式
五、边境贸易模式
第五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产业支撑
二、实施科技兴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三、深化农村物流体制改革,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载体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
一、培育优势产业,走特色经济之路
二、以园区推进工业集中,加快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三、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外部力量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中心城镇开发
一、调整行政区划,提高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
二、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合理安排城镇的“产业—空间”结构
三、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中心城镇建设资金
第四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坚持科学的资源开发观,合理有序利用资源
二、加强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引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一、健全行政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二、深化改革,实施政府自我创新
三、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财政金融制度创新
一、规范财政预算体制,实施“省直管县”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县域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开放资本市场,引进风险投资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一、明晰产权,推动土地股份制改革
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增强土地经营的集约性
三、加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规划土地合理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外文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34665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结构与内容
三、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若干范畴界定
一、县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的特征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基本特征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对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研究述评
一、西方学者的若干理论表述和理论观点
二、我国学者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三、我国党和政府重要文献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点培育的阐述
四、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第二章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与思考
第一节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正视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不足
二、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三、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增长点培育
第二节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与思考
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状
二、西部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三、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机理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阶段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成长动力机制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机理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轨迹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空间演进动力机制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产业与空间耦合机理
一、产业成长对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
二、空间演进对产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三、产业成长与空间演进的耦合机理
第四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模式构建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性原则
二、比较优势原则
三、市场导向原则
四、效益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构建与选择
一、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构建
二、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理论模式选择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现实模式选择
一、农业产业化模式
二、优势资源开发模式
三、劳务经济模式
四、市场导向模式
五、边境贸易模式
第五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产业支撑
二、实施科技兴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三、深化农村物流体制改革,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提供载体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
一、培育优势产业,走特色经济之路
二、以园区推进工业集中,加快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三、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外部力量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中心城镇开发
一、调整行政区划,提高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
二、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合理安排城镇的“产业—空间”结构
三、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渠道筹集中心城镇建设资金
第四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坚持科学的资源开发观,合理有序利用资源
二、加强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引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章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一、健全行政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二、深化改革,实施政府自我创新
三、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
第二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财政金融制度创新
一、规范财政预算体制,实施“省直管县”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县域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开放资本市场,引进风险投资
第三节 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的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一、明晰产权,推动土地股份制改革
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增强土地经营的集约性
三、加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规划土地合理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二、外文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34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83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