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1:00

  本文关键词: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践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常处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境遇,然二者并非是绝然矛盾的,二者还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面。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协调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二者间的关系。但二者并非处于同等的地位,其协调应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法制化路径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环境状况、文化传统、资源能源消费结构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这些因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制定区域性的环境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区域化,来保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
【关键词】:区域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协调 法制化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8
  •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础范畴8-13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内涵8-10
  •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概念8-9
  •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特征9
  •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10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基础10-13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0-11
  •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11-12
  • 三、协同理论12
  • 四、利益平衡论12-13
  •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现状——以甘肃省为例13-20
  • 第一节 中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现状13-15
  • 一、宪法中环境法律规定的分析13
  • 二、新修《环境保护法》的解读13-14
  •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现状14-15
  • 第二节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现状15-17
  • 一、甘肃省综合性环境立法现状15-16
  • 二、甘肃省单行环境立法现状16-17
  • 第三节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缺陷17-20
  • 一、甘肃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体系不健全17
  • 二、甘肃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的“地方性”不强17-18
  • 三、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律机制的不足18-20
  • 第三章 域外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进程20-30
  • 第一节 美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进程20-22
  • 一、萌芽与起步阶段(美国成立至20世纪30年代)20-21
  • 二、发展的初兴阶段(20 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21
  • 三、高速发展与完善阶段(20 世纪70年代至今)21-22
  • 第二节日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进程22-25
  • 一、公害防治时期(明治维新至20世纪60年代末)23
  • 二、环境保全时期(20 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23-24
  • 三、可持续发展时期 (20 世纪90年代初至今)24-25
  • 第三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进程25-26
  • 一、苏维埃时期(1917 年至1991年)25-26
  • 二、苏联解体至今(1991 年至今)26
  • 第四节 域外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法制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26-30
  • 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价值指引27-28
  •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立法28
  • 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区域化28-30
  •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路径30-39
  • 第一节 地方环境法规规章完善的思路30-32
  • 一、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30-31
  • 二、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与改善环境31-32
  • 三、坚持“宜细不宜粗”原则32
  • 第二节 构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法律机制32-34
  • 一、明晰各部门的职责,构建部门协商合作机制32-33
  • 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33
  • 三、完善环评制度33-34
  • 四、完善法律责任机制34
  • 第三节 促进环境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的互动和共治34-35
  • 一、环境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互动与共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4-35
  • 二、环境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互动与共治的实现路径35
  • 第四节 构建与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区域性法律制度35-39
  • 一、环境标准制度的区域化36
  • 二、环境收费制度的区域化36-37
  • 三、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37
  • 四、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3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传宏,何静,王凯;关于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的博弈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J];环境;2004年08期

3 于红;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理念[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7期

4 张平;;促进北部湾区域环境保护的思考[J];创新;2008年04期

5 易志斌;;中国区域环境保护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J];理论学刊;2013年02期

6 顾孝同;郑州黄河“九五”滩水源地区域环境保护措施及监测[J];人民黄河;1994年09期

7 唐坤伦;少数民族区域环境保护刍议[J];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文化厅等6部门关于宁明花山岩画区域环境保护意见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5年01期

9 ;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编纂工作启动[J];环境保护;2008年12期

10 于红,姚建;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思考[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在宪;;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2 唐小艳;;关于加强洞庭湖区域环境保护宣教工作的思考[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万富;加强合作 开创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云淮 冯超;岱海电厂区域环境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3 东胜区环保局副局长 付海印;积极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三个转变”[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4 记者 黄慧 通讯员 张伍生;环保需“9+2”区域联手合作[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记者 朱丽;保护环境 8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N];眉山日报;2010年

6 江苏省建湖县环境保护局 朱堂珍;强化四个建立 加快能力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陈廷榔;环保一体化应前置于经济一体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刘毅;环保督查直指地方保护[N];人民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王黎明 记者  苏辉;国家环保总局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揭牌[N];陕西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新安 通讯员 党延明;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生态环保与建设[N];伊犁日报(汉);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红;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敏;我国区域环境保护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李浩民;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法制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0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