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6:20

  本文关键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从90年代到现在,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规格都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需求,这些年来为社会经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我们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能应用高新技术、创造高新技术、解决一定难度实际问题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就必须与区域经济耦合,高举高等技术教育的大旗,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实实在在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层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推动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院紧靠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广州中新知识城园区。近年来,学院坚持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独特性、整合性、延展性等特征元素的角度去研究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实现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基础是灵活的体制机制,核心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层次规格,具体举措是紧紧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学院内部的体制管理架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等,多渠道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层次,使其协调耦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以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同时为民办高职院校实现战略发展提供范例和借鉴。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元素这个角度展开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核心竞争力观点,选取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案例,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实现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手段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目的是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避免千校一面,激活办学活力,实现借力上位,促进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民办高职院校 战略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7
  • (二) 研究思路与内容7-8
  • (三) 研究方法和目标8
  • 一、理论研究基础:核心竞争为理论8-13
  • (一)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基本特征8-9
  • (二)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9
  • (三) 文献综述9-13
  •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9-11
  • 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1-13
  • 二、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模式13-19
  • (一) 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概况13
  • (二) 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模式13-19
  •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模式14-16
  • 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特色发展模式16-19
  • 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现状19-25
  • (一)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基础19
  • (二)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现有基础19-20
  • (三)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内涵建设现有基础20-22
  • (四)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借力上位特色发展现有基础22-25
  • 四、提升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对策25-35
  • (一) 适应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举措25-32
  • 1、内部管理架构创新措施25-27
  • 2、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创新措施27-30
  • 3、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措施30-32
  • (二)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的体制机制改革发展32-35
  • 1、建立校-政-企区域产教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发展32-33
  • 2、“双主体”办学加快转型升级发展33
  • 3、“园中校”与“校中园”的内涵与外延推动可持续发展33-34
  • 4、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强化区域社会服务34-35
  • 结束语35-36
  • 注释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利刚;;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2008年34期

2 刘自团;杨旭辉;;浅析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刘自团;杨旭辉;;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王国聚;;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问题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朱贵喜;张士展;;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平台构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2期

6 陈美云;;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和谐教育之路[J];职业技术;2009年02期

7 陈标新;郭吉运;;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8 王宁;;民办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董芳芳;;从人本角度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忠诚度[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

10 许泉;;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华春;;全力打造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许华春;;全力打造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3 许华春;;以育人为中心 努力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汤祝琼;;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孙健华;;关于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探讨[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陈伟红;王海娥;;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7 常凤英;史同建;;民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探析[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董勇艳;林南强;;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杨康贤;邬农;王荣文;;浅谈民办高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民革中央祖统委副主任 庄威;建议政府给予民办高职院校补贴[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翟帆;民办高职院校,转型或是关门[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臧晋平;建立有民办高职院校特色的师资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 佛朝晖;民办高职院校应对生源下降的四大策略[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王翔阔;中高职合作: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引擎[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李冀 谈洁;加快民办高职院校发展 让创业创新源泉竞相涌流[N];南京日报;2012年

7 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 韩旺辰;民办高校的“发展病”[N];中国教师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民办高职院校该不该升本科?[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孙海涛;宝鸡民办职校何时跃上高职龙门[N];宝鸡日报;2010年

10 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 朱国维;努力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相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财富;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继荣;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徐龙涛;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覃思涵;广西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梅;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5 李珊珊;山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措施[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锋;安徽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刘伟;四川A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陈纯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个案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9 陈堂;四川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董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1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