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4 20:20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关联而又相互依赖,交通优势度是评价区域交通网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本文以浙江省县域为例,以2007年和2012年作为两个对比的时间点,从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三个指标来构建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的数理模型。选取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3方面共9项主要的经济指标来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两者的综合评价水平,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浙江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藕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把浙江分为7个协调类型区,并对各种类型区进行分析和提出发展对策。为促进浙江的交通优势度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基于本文的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浙江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差异明显,表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和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格局大致表现出以浙北发达县(市)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逐渐递减的圈层状分布。随着浙江交通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浙江交通优势度整体上略有提高。但部分县(市)交通的建设还较落后,今后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交通建设投资力度,提高交通网络水平。 (2)浙江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较大,出现落后地区的空间聚类现象,排名靠后的都在浙西南地区,经济实力极其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浙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浙中和浙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工业县高于农业县,靠近市辖区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通过动态分析浙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两者的耦合度很高,相互作用强,但协调度差异显著,总体上浙北地区高于浙中和浙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根据协调度的分类标准,2007年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类型区占主导。2012年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类型区占主导。同时还发现5年来浙江省县域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效应整体提高较快,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 未来浙江应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通过交通网络的优化,打破区际联系障碍,建成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各县域应根据交通水平、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的差异,制定不同的交通与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交通促进经济,经济推动交通”的良性协调发展模式。特别是落后地区应实现交通建设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双向提升,对于实现浙江省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优势度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浙江省县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512.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12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9
- 一、关于区域交通优势度的相关研究12-14
- 二、关于交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14-19
- 三、文献评述19
- 第三节 研究思路19-21
- 一、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9-20
- 二、研究内容20-21
-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创新21-22
- 一、研究不足21
- 二、研究创新21-22
- 第五节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及说明22-25
- 一、研究区概况22-23
-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23-25
- 第二章 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25-35
- 第一节 浙江交通概况25-27
- 第二节 研究指标的选取27-32
- 一、交通网络密度28-29
- 二、交通干线影响度29-31
- 三、区位优势度31-32
- 第三节 交通优势度指标集成方法32-35
- 第三章 交通优势度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分析35-47
- 第一节 公路网密度的演化特征分析35-37
- 第二节 交通干线影响度的演化特征分析37-40
- 第三节 区位优势度的演化特征分析40-42
- 第四节 交通优势度的演化特征分析42-45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47-56
- 第一节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概况47-50
- 第二节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定量分析50-56
- 一、指标选取原则50-51
-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1-52
- 三、各县域单元经济水平分析52-56
- 第五章 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56-71
- 第一节 交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56-57
- 第二节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57-60
- 第三节 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60-69
- 一、2007年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60-63
- 二、2012年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63-67
- 三、结果分析67-6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69-71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71-74
- 第一节 研究结论71-72
- 第二节 政策建议72-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79-86
- 致谢8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金;;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演化及区域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 吴威;曹有挥;梁双波;;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3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史展;郭仕利;;山区交通通达度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5 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6 陈松林;陈进栋;韦素琼;;福建省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及其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7期
7 刘海隆;包安明;陈曦;张小雷;张进英;;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8 金凤君;王成金;李秀伟;;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9 王振波;徐建刚;朱传耿;祁毅;徐璐;;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伯礼;张小雷;;新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