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2 00:0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在逐步加剧。东部地区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于是党中央在2006年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为东部带动中部实现共同发展带来了机遇,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地区,随着产业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但是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逐渐上升且受资源禀赋的限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已不再具有昔日的竞争优势,应该向外进行转移。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为安徽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合作,主动承接它们的制造业转移提供了积极的导向。 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与安徽省的“中心”和“外围”的格局在短期内依然不会改变,在对承接长三角的制造业转移中,仍然应以梯度转移为主,发挥安徽省自身的相对优势及绝对优势完成制造业的承接;其中,合马芜铜城市圈的经济水平与长三角城市群相近,所以可以与东部地区尤其是相邻的城市在同一层级上竞争,发挥综合优势,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有力增长极。 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做出综述,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1.3.2 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3.3 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2.1 产业转移的概念
2.2 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的理论综述
2.2.1 劳动力部门转移论
2.2.2 "中心——外围"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论
2.2.4 梯度转移理论
2.2.5 雁形模式理论
2.2.6 边际产业扩张论
2.2.7 国际生产折衷论
2.2.8 国内梯度转移理论
2.2.9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
2.3 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研究现状
2.3.1 有关长三角制造业的研究
2.3.1.1 制造业是否存在同构现象的研究
2.3.1.2 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2.3.2 有关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合作研究
第三章 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
3.1 长三角经济圈概述
3.1.1 长三角经济圈历史发展回顾
3.1.2 长三角经济圈近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1.3 空间优势下泛长三角的提出
3.2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选择原则
3.2.1 制造业梯度定位原则
3.2.2 制造业比较优势原则
3.3 产业梯度系数模型的构建
3.3.1 产业梯度系数
3.3.2 产业相对梯度系数
3.4 安徽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1 上海市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2 浙江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3 江苏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6 两个地区部分制造业部门的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1 安徽省和上海市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2 安徽省和浙江省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3 安徽省和江苏省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7 安徽省拟承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部门选择
3.7.1 据产业梯度系数确定安徽省拟承接的制造业部门
3.7.2 据相对梯度系数确定安徽省拟承接的制造业部门
第四章 合马芜铜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合作分工
4.1 构建合马芜铜产业带的战略思考
4.2 合马芜铜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4.2.1 城市发展状况
4.2.2 制造业发展状况
4.3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4.4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在全省总体的优势分析
4.5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与苏浙沪的比较
第五章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对策
5.1 安徽省承接制造业转移中的区域合作
5.1.1 政府积极构建安徽省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
5.1.2 建立安徽省与长三角合作的区域经济体制
5.1.3 用文化载体推进与长三角的广泛交流
5.2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差异性策略
5.3 安徽省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支撑体系建设
5.3.1 加快与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基础设施建设
5.3.2 提供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融资平台
5.3.3 建设支撑制造业转移的人才体系,发挥安徽省的人才优势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08709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1.3.2 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1.3.3 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
2.1 产业转移的概念
2.2 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的理论综述
2.2.1 劳动力部门转移论
2.2.2 "中心——外围"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论
2.2.4 梯度转移理论
2.2.5 雁形模式理论
2.2.6 边际产业扩张论
2.2.7 国际生产折衷论
2.2.8 国内梯度转移理论
2.2.9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
2.3 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研究现状
2.3.1 有关长三角制造业的研究
2.3.1.1 制造业是否存在同构现象的研究
2.3.1.2 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2.3.2 有关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合作研究
第三章 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
3.1 长三角经济圈概述
3.1.1 长三角经济圈历史发展回顾
3.1.2 长三角经济圈近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1.3 空间优势下泛长三角的提出
3.2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选择原则
3.2.1 制造业梯度定位原则
3.2.2 制造业比较优势原则
3.3 产业梯度系数模型的构建
3.3.1 产业梯度系数
3.3.2 产业相对梯度系数
3.4 安徽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1 上海市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2 浙江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5.3 江苏省主要制造业部门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3.6 两个地区部分制造业部门的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1 安徽省和上海市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2 安徽省和浙江省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6.3 安徽省和江苏省制造业部门相对梯度系数分析
3.7 安徽省拟承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部门选择
3.7.1 据产业梯度系数确定安徽省拟承接的制造业部门
3.7.2 据相对梯度系数确定安徽省拟承接的制造业部门
第四章 合马芜铜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部门的合作分工
4.1 构建合马芜铜产业带的战略思考
4.2 合马芜铜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4.2.1 城市发展状况
4.2.2 制造业发展状况
4.3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4.4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在全省总体的优势分析
4.5 合马芜铜主要制造业部门与苏浙沪的比较
第五章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对策
5.1 安徽省承接制造业转移中的区域合作
5.1.1 政府积极构建安徽省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
5.1.2 建立安徽省与长三角合作的区域经济体制
5.1.3 用文化载体推进与长三角的广泛交流
5.2 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制造业转移的差异性策略
5.3 安徽省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支撑体系建设
5.3.1 加快与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基础设施建设
5.3.2 提供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融资平台
5.3.3 建设支撑制造业转移的人才体系,发挥安徽省的人才优势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08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00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