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三角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4:10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上海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江苏和浙江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区域分工格局。利用长三角2003~2011年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研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保险业对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都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区域分工 产业融合 长三角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对策研究”(12CJY04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开放式创新的对策研究”(2015JC24) 2014年郑州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00001307624) 郑州大学“新媒体与公共传播”学科方向招标项目(XMTGGCBJSQ21)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11年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619亿美元,而制造业FDI仅有521亿美元,中国服务业FDI首次超过制造业FDI。而服务业FDI又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制造业FDI集中的地区。其中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8.6%,而长三角服务业外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德利;方创琳;;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2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战略下的铜仁经济发展框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4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5 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6 朱跃华;段兆广;;区域视角下的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江苏昆山为例[J];城市;2011年01期

7 吴进红;蒋兰陵;;江苏制造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9 刘丹丹;;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石秀和;张荣志;;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基于合肥市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5 冯中越;周孝;;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覃成林;熊雪如;;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徐辉;徐颖;;基于网络信息数据建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9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少兵;环境约束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子龙;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空间分工、地理集中与空间优化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陆遥;产业链空间离散化效应与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建华;基于产业分工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吴丽娟;碳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5 塔娜;西藏林芝地区优势产业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琳;基于内外生变量机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刚,姚秀丽;“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2 廖才茂;遵循规律 联动发展——对江西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建议[J];当代财经;1997年04期

3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4 杨开忠;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J];地理学报;1993年06期

5 欧阳南江;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6 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7 张敏,顾朝林;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8 方创琳,张小雷;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分工[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9 徐子青;;区域联动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智;黎鹏;;模块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产业分工[J];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泉;产业集聚布局和区域分工发展——松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路[J];上海农村经济;2001年08期

2 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3 洪世键,黄良浩;我国区域分工演变和未来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9期

4 洪世键 ,黄良浩;未来我国区域分工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87期

5 朱晶;江苏要善于利用区域分工与交换[J];江苏农村经济;2005年01期

6 李慧中;赵大平;;上海在区域分工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7 张唯实;;区域分工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J];发展;2006年12期

8 杨柳;;试论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许金龙;高勇;熊曦;;区域分工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10 王海荣;徐明珠;杨洋;;盐城区域分工的分析与优化[J];技术与市场;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元勇;;关于我市赶超式发展区域分工问题浅析[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徐小燕;;京津都市区汽车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杨虹;;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及对策分析——从区域分工的视角[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5 郑吉昌;余克艰;姜红;;区域分工的效率与成本——浙江区域性特色经济优劣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6 孙玉娟;李强;王金增;;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基于产业梯度的区域分工与优化河北产业结构[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张莲莲;;山西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对策建议[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戴莲;广东四大区域分工明朗化[N];南方日报;2012年

2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蔡福顺;立足实际推动区域分工合作[N];贵州日报;2014年

3 记者 宋西林;中国制造业面临区域分工调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4 商报记者 李阳;发力商贸 五大功能区域分工不同[N];重庆商报;2013年

5 记者 张继红;扩大交流合作 参与区域分工 提升产业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N];四平日报;2013年

6 郭力;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三大着力点[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宋宏;融入区域分工体系求发展[N];安徽日报;2004年

8 山西德鸿化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 闫德鸿;合规性评价促“两型”建设[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隆国强;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型经济体系正在形成[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丹青 黎明;我国信息社会总指数同比增长12.4%[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哲;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樊福卓;区域分工:理论、度量与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苗齐;中国种植业区域分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燕芬;港珠区域分工与产业集聚机制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张传蓉;中国区域分工结构演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分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群星;区域分工、产业聚集与西北五省经济发展[D];新疆大学;2005年

6 司林杰;区域分工视角下川渝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比较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7 翁金兴;区域分工理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产业区域分工与合作——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41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