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整体外向功能差,城市流强度偏低;从空间上看,中上游城市发展水平有限,外向功能弱;下游城市外向功能较强;城市经济联系随流域向下游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城市内各行业之间外向功能表现不平衡,上游城市集中于第一、二产业,下游城市外向功能行业较集中于管理与服务行业。据此,提出了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建议。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城市流 经济联系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功能能够有效的带动边缘城市的联动发展;城市的发展不仅遵循传统的区域发展模式,即点到线再延伸至网,最后到面的全面发展模式;更应发挥“核心—外围”的互动发展路径,到最后形成核心城市群、区域性城镇群等。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兴辉;王丽;;京津冀地区城市流强度的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1期
2 李昌强;王丽会;南月省;;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孙继琼;徐鹏;;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30期
4 薛宗保;;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林友;;福建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城市流强度提升的视角[J];龙岩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袁媚;;杭甬温区域城市流强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8期
7 袁晓玲;范玉仙;;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8期
8 林东华;吴秋明;;福建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J];东南学术;2013年01期
9 张晓冰;对农村的智力掠夺[J];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06期
10 李渊妮;张新民;;广东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J];特区经济;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兆德;孔伟;;基于县域单元数据分析的山东省城市流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2 孙继琼;;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实证研究[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4期 总第18期)[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首席记者 张守梅;铸造城市流通力的“钢筋铁骨”[N];牡丹江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昌强;基于城市流的济南都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玉梅;基于城市流理论的云南省对外服务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芮祖平;城市流视角下江淮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朱海莲;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颖;沈阳都市圈生成与发育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李愿科;基于多中心视角的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北京经济功能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6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