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制度视角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建构路径——以图们江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28 23:01

  本文关键词:制度视角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建构路径——以图们江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内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对立局面有所弱化,随之而来的是区域一体化趋势正逐渐发展并呈现良好势头。顺应这种趋势,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开始了区域经济合作。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物质资源潜质著称的图们江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其在发展初期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然而该合作却呈现出非连续性,踯躅不前。在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中,除了考量经济因素的驱动力之外,区域合作制度无疑是推动合作深化的有效途径,是合作组织自身发挥作用的关键。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滞后的根本症结在于其制度层面的匮乏。完善其制度安排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合作向前发展,而且能够加强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合作,有利于改善政治关系,维持安全的国际环境,从而满足当前东北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东北亚 区域合作 制度建构 图们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Z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ZZ2105)
【分类号】:F125
【正文快照】: 区域合作制度是维系国家间区域合作稳定与持续的重要保障。国际制度能够限制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任何一方的利益都是在其他各方利益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实现,促进合作的继续运行。如欧盟,无论是发展速度与深度,其制度的健全度在化解和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方面发挥了不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洲区域合作日益加强[J];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14期

2 王殿国,赵正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中俄区域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02年05期

3 莫晓芳;“10+3”区域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冯杰;在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中认识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建设的重要意义[J];管理评论;2003年08期

5 王宏纬;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6 杨荫凯;新时期我国区域合作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09期

7 王毅;全球化进程中的亚洲区域合作[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中国最大规模区域合作启动[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2期

9 王健朴;论“9+2”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协调政策[J];特区经济;2004年09期

10 蔡鹏鸿;亚欧区域合作进程中的制度化问题:差异与前景[J];国际观察;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涛;周文兴;刘畅;;论地方政府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的行为——以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与长江上游关系为例[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 参考文献[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4 张继明;;加强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何大明;苟俊华;;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区域合作中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唐燕;;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允中;;强化现代发展意识与提升整体性国际竞争力——重谈不容延误的粤港澳区域合作[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熠煜;杨浩楠;;社会资本与区域合作治理[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9 林坚;;京津冀晋蒙区域合作及“大北京”构想[A];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3年

10 赵艺雯;;论环境区域合作制度的建设[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周建政;加强区域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铁兵 吴新光;区域合作 谋求多赢[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雪梅;发挥比较优势 加强区域合作[N];黑龙江日报;2005年

4 王军;海南在区域合作中有独特优势[N];海南日报;2004年

5 吕壮;加强区域合作是重要主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记者 刘兴祥 郭蕾;各省普遍高度重视区域合作[N];证券时报;2003年

7 本刊记者 高立洪;美国:区域合作努力恢复保护五大湖[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正红;泛黄海区域合作再拓新领域[N];国际商报;2006年

9 黄耀东;寻找突破口 加强区域合作[N];广西日报;2006年

10 张顺;区域合作:势头强劲 进程加速[N];解放军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龙熙;中日韩可持续发展比较与区域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3 郭文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中延边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4 郑文升;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的补偿与援助[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伊卡万(Ekaouel Hakilou);非洲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制度视角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建构路径——以图们江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95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