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作者单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分类号】:F127;F249.2;F323.6
【正文快照】: 在区域之间转移流动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形式。而区域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发展差距无疑是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区域差距最突出的表现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以人均GDP衡量,2008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为2.01∶1。而当年全国农村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乡镇企业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探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2 郑有贵;;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J];古今农业;2006年04期
3 吕东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J];江汉论坛;2006年10期
4 周琳琅;;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5 吕世辰;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4年08期
6 陈洪毅;穆久顺;;农村城镇化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7 计承江;;金融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杠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8 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J];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9 顾昭明,吕世辰;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10 龚恩华;;试论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方向的选择[J];理论观察;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竹梅;中国乡村债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2 吕开宇;集体乡镇企业改制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蔡养军;中国乡村集体企业经验的制度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陈柳裕;新中国民营经济法律制度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吕勇斌;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志宏;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精神与管理绩效的关系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2 薛长江;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董本有;甘井子区乡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陈晓红;长春市城乡产业整体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丽荣;党的十六大以来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实践与发展[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邓黎;新郑矿区循环经济体系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胡友仁;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黄丽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盛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容;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海军;尹钊;;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2 赵生龙;李晓方;;人才资源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孙富安;;论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特区经济;2008年04期
4 王萍;章守明;;区域人才集聚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2006年11期
5 常雪梅;郑爱素;;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12期
6 江世英;孔焱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国敏;李杨;;农民工异地就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悖论”[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许秀兰;;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法律举措[J];政法学刊;2008年06期
9 唐珏岚;;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失衡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10 潘晓兰;;论区域经济中的人力资源[J];经济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伟;;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2 邵胤;;经济全球化与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于璐;;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现状、问题和对策调研报告[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胡向晨;武根启;;浅谈人才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协调发展——以沧州市为例[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吕昭河;陈瑛;徐晓勇;;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性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珏岚;;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失衡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9 桂昭明;;我国区域人才流动的效益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春昌 实习生 王丽艳;以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天水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杨霞 徐菡研;33位专家齐聚我市提供智力援助[N];广元日报;2009年
3 王宝杰;“米老鼠”撬动就业大集群[N];衡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高原;内蒙古,人才创业的沃土[N];中国人事报;2008年
5 谢国洪 方备利;徽州区“引凤还巢”工程展活力[N];黄山日报;2009年
6 解丽娜邋卢海;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协调发展[N];青海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珂;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效力区域经济发展[N];福建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9 武志强;推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N];白银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徐媛;努力提升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N];黑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福柱;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应宏锋;政府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5 贺e
本文编号:49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9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