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集聚区转型与升级的动力机制及实施对策
本文关键词:河南产业集聚区转型与升级的动力机制及实施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聚区 动力机制 转型与升级 功能类分 内外协同
【摘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载体的产业集聚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从单一经济功能向多元经济社会功能转变和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发展的转换升级。为此,本文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视角与协同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和研究了河南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得出此动力机制构成,一方面在于政府引导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的三种功能分类承载,另一方面在于各类别产业集聚区功能发挥应立足于自身和政府协同的层次动因的培育。并由此提出四点该动力机制实施的对策。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动力机制 转型与升级 功能类分 内外协同
【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5B14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建昆;程恩富;;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价值导向[J];探索;2015年01期
2 张翊;;河南省产业集聚问题实证调查[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2期
3 徐磊;;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8期
4 茶洪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种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5 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利;;新常态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 赵倩;田淑卿;熊建团;;基于“四阶段”理论探究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年17期
3 袁中许;;河南产业集聚区转型与升级的动力机制及实施对策[J];全国商情;2016年15期
4 曹辉;弥志伟;宋家博;;依托行业协会建设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基于北京市三所高校的校企实践育人工作调研[J];高教学刊;2016年10期
5 徐燕;;基于协同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教学联合体探索[J];高教论坛;2016年05期
6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5)[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03期
7 肖建国;范明;;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协同治理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8 付晓敏;方国华;黄显峰;;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评价——以马鞍山市为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02期
9 邓亦武;邓厚平;;思政课“以学生为本”的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07期
10 任保平;段雨晨;;关于经济新常态研究的评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建;唐灵魁;;“包容性增长”研究综述[J];管理学刊;2011年01期
2 杨贞;李剑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4 李志平;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2期
5 潘开灵;白列湖;程奇;;管理协同倍增效应的系统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金相郁,高雪莲;中国城市聚集经济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忱,田杨萌;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关联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年05期
10 程恩富;构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国家调节为主导”的新型调节机制[J];财经研究;1990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玉广;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J];科学学研究;1992年03期
2 谢薇,罗利;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7年03期
3 胡士杰;朱海琳;;论政府在城镇化动力机制中的角色与作为[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李怀;辽宁省小城镇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谢东山;刘一梅;毕华;;影视作品对旅游目的地的效应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6 游文明,周胜,冷得彤,丛曙,张煜,杨跃峰;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期
7 朱允卫;章舒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8 李影;;新型社区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3年12期
9 贺小刚;业务退出的动力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6期
10 阎金明;唐茂华;;对服务业发展动力和条件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界;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动力机制解析与规划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2 郭凯峰;杨渝;吴先勇;胡海鹏;;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熊承清;许远理;;幸福感的心理动力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郭凯峰;胡海鹏;徐静瑶;;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于兰军;张学强;陈栋;;关于当前城镇化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郭凯峰;杨渝;吴先勇;胡海鹏;;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曾鹏;;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理论的四种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依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朱树明;甘肃省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翟文杰;金融发展促进二元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效应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1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2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