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采煤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07-06 18:00

  本文关键词:采煤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采煤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岩溶水 脆弱性评价


【摘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方法。它不仅能够揭示区域地下水所处的环境状态,同时能够区分不同区域地下水的脆弱程度、判断地下水污染的潜在可能性。 本文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水环境在采煤条件下所处的状态以及采煤与岩溶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进行了采煤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 目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很多,笔者在充分考虑权重计算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选取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组成EW-AHP-SIM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对奥灰水的脆弱性有重要影响的含水层(A)、地质构造(G)、隔水层(A)和矿压破坏作用(M)4个因素,由它们组成了采煤对奥灰岩溶水脆弱性评价的AGAM指标体系。针对研究区情况,从4个因素中选择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研究区脆弱性指数。利用GIS平台对8个指标专题图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脆弱性指数,得出煤层开采对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影响评价分区图。 评价结果表明:(1)2#(上组煤)和10+11#(下组煤)煤层开采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复合权重较大的分别是煤层底板水压力、陷落柱分布和有效隔水层等效厚度,上、下组煤开采时三个指标的复合权重分别为0.2712、0.2449、0.1536和0.2550、0.2649、0.1351。说明这三个评价指标是采煤对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影响较为敏感的因子。(2)2#煤层开采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低脆弱区、较低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较高脆弱区和高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85.77km2、10.73km2、6.83km2、4.67km2和0km2;10+11#煤层开采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低脆弱区、较低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较高脆弱区和高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37.04km2、26.30km2、20.51km2、16.69km2和7.46km2。从空间上看,,地下水脆弱性从研究区中部向两边有增大的趋势;从开采深度来看,下组煤的开采对奥灰岩溶水的影响远大于上组煤。 研究区域地处郭庄泉域径流区,研究结果对郭庄泉域矿区防治水、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可为其它矿区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采煤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岩溶水 脆弱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4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2.1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12-18
  • 1.2.2 GIS 技术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18-19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9-22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2-40
  • 2.1 自然地理概况22-23
  • 2.2 地质条件23-31
  • 2.2.1 地层岩性23-27
  • 2.2.2 含煤地层27
  • 2.2.3 地质构造27-31
  • 2.3 水文地质条件31-37
  • 2.3.1 主要含水层31-35
  • 2.3.2 主要隔水层35-37
  • 2.3.3 奥灰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37
  • 2.4 研究区煤层开拓现状37-38
  • 2.5 煤矿开采对奥灰岩溶水影响现状分析38-40
  • 第三章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0-52
  •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40-42
  • 3.2 评价指标数据的量化及分析42-52
  • 3.2.1 2#煤层开采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专题图建立42-48
  • 3.2.2 10+11#煤层开采条件下奥灰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专题图建立48-50
  • 3.2.3 属性数据库建立50-52
  • 第四章 脆弱性评价基本原理及指标权重确定52-64
  • 4.1 EW-AHP-SIM 评价体系基本原理52-58
  • 4.1.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52-54
  • 4.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4-57
  • 4.1.3 综合指数法基本原理57-58
  • 4.2 EW-AHP-SIM 评价体系的主客观权重计算58-64
  • 4.2.1 计算评价体系的客观权重58-59
  • 4.2.2 计算评价体系的主观权重59-64
  • 第五章 奥灰含水层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分析64-72
  • 5.1 单元剖分及数据提取64-65
  • 5.2 EW-AHP-SIM 评价体系的综合指数分析65-67
  • 5.3 脆弱性评价结果讨论67-72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72-74
  • 6.1 结论72-73
  • 6.2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9
  • 致谢79-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军红,余国营,王庆改;石家庄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3期

2 杨凯凡;;不可约非负矩阵的特征值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守煜,王国利;含水层脆弱性的模糊优选迭代评价模型及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聂宏展;吕盼;乔怡;姚秀萍;;基于熵权法的输电网规划方案模糊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09年11期

5 薛强,王惠芸,刘建军;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文文;王开章;李晓;;浅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以泰安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年04期

7 虎维岳,闫兰英;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J];煤矿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8 罗成;;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在李雅庄矿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5期

9 周长松;郑秀清;臧红飞;魏晓鸥;郑丽媛;;基于PCSM-AHP体系的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1期

10 姚文锋;唐莉华;张思聪;;过程模拟法及其在唐山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527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27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