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跨境民族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4 15:15

  本文关键词:跨境民族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跨境民族 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摘要】: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主体之一,跨境民族经由跨境流动,实现技术与信息转移,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通过推动边境地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在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可通过跨境民族推动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对边境地区跨境民族的跨境流动和就业实行弹性政策,便利边民的跨境流动;借力跨境民族维护边境安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跨境民族 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基金】:广西社科院北部湾研究院课题“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文化因素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FGL009) 广西八桂学者“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岗位资助
【分类号】:F125
【正文快照】: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次区域经济合作又被称为“增长三角(成长三角)”、“自然的经济领土”或“扩展性都市区域”等[1],现今主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方式主要发生于东亚地区,其他地区较少使用这一概念。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新柔廖增长三角”为发端,在东南亚和中国周边不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娜;;中越边境社会变迁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基于边民跨境交易的分析[J];人民论坛;2013年20期

2 张金鹏;保跃平;;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跨境婚姻与社会稳定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罗刚;;非法移民对人口安全、国家认同的影响——基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肖震宇;;云南跨境民族地区防控人口非法流动的法律对策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2期

5 玄松鹤;;延边地区涉外犯罪原因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6 何平;;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7 栗献忠;;跨境民族问题与边疆安全刍议[J];学术论坛;2009年03期

8 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马太江,韦承二;中缅边境跨境民族经济与民族关系的崭新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萌;;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及其战略实施[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2 杨清萍;赵子陆;;跨境民族在云南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的影响[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3 张静;;法治视野下缅籍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J];法制与社会;2013年35期

4 张金鹏;保跃平;;制度视角下的边民跨国婚姻研究——以云南德宏州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王晓艳;杨云;方文;;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证研究[J];民族论坛;2013年11期

6 王晓艳;杨云;方文;;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证研究[J];民族论坛(时政版);2013年11期

7 张爱华;;浅析滇缅边境地区非法居留问题——以德宏边境地区边民入境通婚为视角[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6期

8 孙军;;对恩格斯关于斯拉夫民族历史命运论断的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熊理然;李锦荣;蒋梅英;;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分布时空格局演变分析(1990—2010)[J];西北人口;2013年05期

10 张爱华;;滇缅边境地区非法居留问题思考——以德宏州边境地区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淑娟;;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2 杨晓兰;;桥头堡建设战略下中缅边民跨境婚姻管理创新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付丽茹;赵青;罗红兵;陆继云;郭建华;贾曼红;陆林;梅静远;卢冉;宋丽军;汪宁;;腾冲县缅甸籍跨境婚姻妇女HI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年03期

4 阮文政;王晨娜;张家奇;;文化认同与民族主义——越南祖先崇拜问题的文化人类学反思[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5 孙春日;;中朝边境地区人口流失及对策——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吴喜;梁晋云;;难民问题是影响中国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诱因——云南河口县难民问题调研报告[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J];学术探索;2009年06期

8 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桂华;齐鹏飞;;中越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10 罗圣荣;赵鹏;;西南陆地边境管理问题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鹏鸿;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及上海参与的若干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赵颖新;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3 姜永铭;;论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边界[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方芸;马腾飞;;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成就、问题与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施本植;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刍议[J];经济问题探索;1995年04期

6 刘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0年05期

7 莫泰尧,李平;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8 杨宇白,史爱平;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12期

9 郭晓合;开展中国华南与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3年02期

10 王勤;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志刚;柴利;;基于三类模式的中国新疆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构建[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韦倩青;;“两廊一圈”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关系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启昌 刘红;推出五大举措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N];云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启昌 刘红 吴晓燕;云南有力推动了GMS合作[N];云南日报;2005年

3 陈宝森;东亚:走向区域经济金融合作[N];经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燕 李洪峰 李启昌 实习记者 杨昕雨;加强合作 规划未来[N];云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戴振华 钱国俊 雨田;构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金桥[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虞珊珊;加大与东盟东部增长区次区域经济合作[N];广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福;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小组举行全体会议[N];云南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杨民;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锻造广西[N];广西日报;2005年

9 甘雄;深圳企业去年多层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丰硕[N];证券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聂根鹏;区域对话促金融合作不断深化[N];昆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杰;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滇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与风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艳秀;中印缅孟四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晓燕;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珊珊;中国在东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李姗姗;中朝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于萍;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海英;华南——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胡欣;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沈树明;中国与朝鲜次区域经济合作分析[D];延边大学;2009年

10 王丽媛;山西省与印度奥里萨邦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1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41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