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知识溢出、协同创新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区域知识溢出、协同创新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知识溢出 区域协同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创新产出 高技术产业
【摘要】: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从以上重大历史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复兴和繁荣的助推器,因此,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较低不利于技术创新,研发资源向发达省份集中阻碍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创新驱动、协同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贡献的测度,以及各区域中研发溢出效应对其他省份创新影响程度的衡量,能够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效果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做出准确评价。并且,有关高技术产业各区域内协同创新现状的定量研究,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就目前而言,在溢出效应和协同创新对技术创新产出的研究方面,研究经济渠道上知识溢出的文献相对较少。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相对于“地理空间”上的关系,“经济空间”上的联系更为重要。此外,现有文献对协同创新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定性层面描述协同创新本身特征,从定量视角研究协同创新现状以及协同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有意义。研究区域间知识溢出、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可以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运作机制,在现实上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间和各省份自身的各方面政策,有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经济协同和相互交流的程度。 本文致力于研究知识溢出、协同创新对于技术创新产出方面的影响程度分析。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发投入和知识溢出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协同创新又和知识溢出密不可分,区域间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将会推动地区间的共同发展。 本文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研发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认为,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总体显著,但研发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研发存量较低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研发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地区研发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在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差距的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知识的溢出。协同创新方面,中国东部各区域内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内技术进步的协同创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则由于研发资源匮乏、“政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协同创新机制。
【关键词】:区域知识溢出 区域协同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创新产出 高技术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F273.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1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11-13
- 1.3.1 区域知识溢出与创新产出之间的相关研究进展11-12
- 1.3.2 协同创新与创新产出之间的相关研究进展12
-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12-13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6
- 1.4.1 研究思路13-14
- 1.4.2 研究方法14
- 1.4.3 论文的创新之处14-16
- 2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述16-23
- 2.1 基本概念16-18
- 2.1.1 区域知识溢出16-17
- 2.1.2 区域协同创新17-18
- 2.2 理论基础18-20
- 2.2.1 中心——外围理论18-19
- 2.2.2 增长极理论19
- 2.2.3 研发生产率悖论理论19-20
- 2.3 方法论述20-23
- 2.3.1 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法则20
- 2.3.2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20-21
- 2.3.3 Moran's I指数21
- 2.3.4 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21-23
- 3 区域知识溢出、区域协同创新与创新产出的关系分析23-27
- 3.1 区域知识溢出与区域协同创新之间的关系23-24
- 3.1.1 区域知识溢出对区域协同创新的积极影响23-24
- 3.1.2 区域知识溢出对区域协同创新的消极影响24
- 3.2 区域知识溢出对创新产出影响的机制分析24-25
- 3.3 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产出影响的机制分析25-27
- 3.3.1 区域资源要素协同25-26
- 3.3.2 区域创新主体协同26
- 3.3.3 区域运作方式协同26-27
- 4 区域知识溢出、区域协同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出创新产出的空间计量分析27-39
- 4.1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27-31
- 4.1.1 模型的构建27-29
- 4.1.2 模型变量的选取29-31
- 4.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分析31-33
- 4.3 区域知识溢出和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33-39
- 4.3.1 区域知识溢出和区域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33-35
- 4.3.2 区域知识溢出和区域协同创新对效率提升影响的实证分析35-37
- 4.3.3 区域知识溢出和区域协同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37-39
- 5 关于加强区域知识溢出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39-43
- 5.1 东部地区应加强原始创新能力39
- 5.2 中部地区应确定区域增长极39-40
- 5.3 西部地区应努力承接产业转移40
- 5.4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协调发展40-43
- 5.4.1 激发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知识溢出动机40-41
- 5.4.2 提升中西部地区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41
- 5.4.3 打破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知识溢出的障碍41-43
- 6 结论和展望43-45
- 6.1 文章主要结论43-44
- 6.2 文章的不足以及未来仍需研究的问题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丽;蔡砥;王铮;;区域知识溢出的计算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2 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3 董晓辉;原毅军;;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4 张劲文;;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08期
5 高丽娜;蒋伏心;熊季霞;;区域协同创新的形成机理及空间特性[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6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7 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8 李俊华;王耀德;程月明;;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9 陈晓红;解海涛;;基于“四主体动态模型”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10 冯锋;汪良兵;;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泛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彩梅;知识溢出影响区域知识创新的机理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贺灵;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及增进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爱美;基于协同创新的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3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5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