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52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10 08: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决策参考;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马颖忆;陆玉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作;社会稳定;前人对区域经济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仍旧存;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关键词:三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发展;Abstr

决策参考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马颖忆

陆玉麒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78~2008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十分明显,而中西部之间差异不甚明显;

社会稳定。杨开忠认为,在开放的外向发展阶段,地区差距变动主要决定于地区投资分配。魏后凯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省际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有50%以上是由工业发展差异引起的。

前人对区域经济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区域不够全面,时间跨度较小,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将研究区域扩大到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研究年限扩大为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08年,这样研究的数据覆盖面大,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指标,采用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测度方法,对我国大陆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从三个层面进行测度分析,即以省份为单位的全国整体差异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分析及各自内部的差异分析。论文所用的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西部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区域环境、要素投入、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三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发展

Abstract:Startingwiththepartitionofthreemajoreconomicareas,thequantitativemeasuremethodofVariationCoefficientandTheilIndicesissuggestedtoanalysisthechangesofregionalinequalityofChinainthisarticle.Theresultshows:①alloverthecoun-try,theabsolutedifferencesbetweentheregionale-conomies

are

increasingly

larger

in

different

provinces;②thegapbetweenwest-middleareaandeastareaisalsolarge,thegapbetweenwestandeastisevenmoredistinct,butthedifferencebetweenthewestandmiddleisnotsolarge;③thegapbetweenprovincesofeastareaiscontinuouslydecreasing,inmiddleareathegapisfluctuating,butthetrendofdecreasingcanbeseen,inwestareathegapisalwaysfluctuatingbutneverbetoolarge.Intheend,thereasonsforthedif-ferencesbetweentheregionaleconomiesarebrieflyanalyzed,influencingfactorsincludingtheinitiale-conomicfoundation,thegeographicalpositionanden-vironmentalfactor,factorinputandinstitutionalfactor.

1997年3月的“两会”中,“西部大开发”概念与战略思想得

以明确提出,之后,中国经济区划开始采用“三分法”。经济区划“三分法”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东部地区包括沿海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

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关于价格处理,按可比价还是按当年价计算,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不大,本文采用当年价格。选择人均GDP,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指标本身的内涵来看,人均GDP的差异表明不同地区生产力的差别,进而形成地区间收入的差别,人均GDP标志着地区发展与富裕程度的最佳近似值;二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人均GDP从现行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容易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较好。

区域经济差异可以通过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两类指标加以衡量。本文用到的绝对差异指标为极差,相对差异指标有变异系数及锡尔指数。

Keywords:ThreeMajorEconomicAreasinChina;Re-gionalEconomicVariability;EconomicDevelopment

中国大陆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过大的差异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阐明其时空分异规律,不仅能为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关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也能为如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赫希曼指出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汉斯·辛格认为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

①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极差反映一组

数据内部最大差距。

②变异系数:指样本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它是一个相对值,没

有单位,其大小同时受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影响,在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变异程度时,变异系数不受平均数与标准差大小的限制。变异系数越大,波动程度越大。变异系数可表示为:

2011年5月SpecialZoneEconomy特区经济273

(1)

式中S表示标准差,x表示平均值。

元和6647元,2008年,则达到了17953元和22987元。可见

1978~2008期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值呈加速扩大趋势,东部和中部人均GDP的差值增加约50倍,东部和

西部人均GDP的差值增加约60倍。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拉大。

平均差异变化

单位:元/人(以当年价格计算)

③锡尔(Theil)指数:由锡尔(Theil)等人于1967年首先提

出。由于锡尔指数具有把整体差异划分成组内与组间差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区域整体差异以及区域间差异的实证研究。计算公式为:

N

1978

年1990年2240133811569021084

2000年113345982468753526647

2008年3840820455154211795322987

I(0)=Pp

Σlog

i=1

軈yyi

(2)

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

685333306352379

式中:I(0)为锡尔指数,Pi为i区域人口,P为左右区域的总人口,yi是i区域的人均收入,是yi的平均值。如果将所有区域按一定方法划分成r组,则锡尔指数可进一步分解为:

G

G

I(0)=ΣpgI(0)g+Σpg

g=1g=1(3)

东部-西部

式中:第一项表示每组内各区域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第二项表示各组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Vg表示第g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Pg表示第g组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锡尔指数越大,表明区域之间的差异越大。

二、基于变异系数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3.三大经济区内部差异分析

分别以各经济区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人均GDP为样本,计算1978~2008年的变异系数,绘制曲线(图2)。

从横向看,东部地区1978年人均GDP变异系数最大,达0.

97,2008年最小,为0.46;中部地区1978年人均GDP变异系数

最大,达0.3,2004年最小,仅0.16;西部地区人均GDP变异系数

1.全国整体差异分析

以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各年人均GDP为样本,

计算1978~2008年的变异系数,绘制曲线(图1)。

1994年最大,为0.26,1983年最小,仅0.1985。东部地区人均GDP变异系数的最小值也要比中西部地区的最大值大很多,所

以,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

从纵向看,1978~2008期间,东部地区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在此期间是缩小的;中部地区

2004以前表现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2004年以后有所上升,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在2004年之前是波动中缩小的,2004年以后是有所增大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04年以后国家开

始对中部地区部分省份集中投资,如对河南、湖北等加大投资力度;西部地区处于不断的波动中,但是总体变化不大,这表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是不断波动的,变化较小,这是因为西部地区各

图1

省份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

1978~2008中国大陆省份人均GDP的变异系数

1978~1990年期间,中国大陆省份之间人均GDP的变异系

数是不断缩小的,1990~2002年,这一时期省际人均GDP变异系数又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而2002年以后开始有所下降,,但

2002年人均GDP变异系数为0.71,要远小于1978年的0.97,由

此可知,以省份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差异在1978~2008期间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再缓慢增大,再有所缩小的过程,其总的趋势是缩小的。易见,这31年来,以省份为单位的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相对差异是缩小的。

2.三大经济区之间差异分析

计算三大经济区1978、1990、2000、2008年人均GDP的平均值,并用东部与中、西部的平均值作差,可知三大经济区之间31年来的平均差异的变化(表1)。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异在不断拉大。1978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人均GDP的差值分别为为352元和379元,

图2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自治区人均GDP变异系数

三、基于Theil指数及其一阶分解结果

根据公式(2)及(3)计算1978~2008年间全国及三大经济区的Theil指数(图3),直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从总体上看,在1978~2008年这31年间,Theil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1978~1997年,整体差异相对的变化趋势呈缓步下降,1997~2008年的12年间人均GDP

差异呈

1990年分别达到了902元和1084元,2000年,分别达到了5352

274特区经济SpecialZoneEconomy2011年5月

现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趋势,至2003年有小幅波动,2003年到达该时间段的峰值0.0916,2003年以后,区域差异变化平缓并呈下降趋势,并于2008达到最低为0.0601。易见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相对差异不断缩小。

根据Theil指数具有地区构成分解的特性,对全国的整体差异进一步空间分解,即东部(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辽宁、河北、海南、广西)、中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新疆、重庆、陕西、青海、宁夏、四川、西藏、云南、甘肃、贵州)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各自区域内部的差异。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1978~1984年之间,Theil指数比较稳定,有缓慢下降趋势,到了1985年,Theil指数从0.022一跃上升到0.070,其后直至2003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3年以后又开始平稳下降。从东中西对比可见,中部和西部的Theil指数变化趋势十分类似,东部省间经济差异水平在三大经济区域内的差异中,位居最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中部和西部省间经济差异水平相对较低,呈波动中有所缩小的趋势。易见,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相对差异扩大非常明显,东部的内部差异不断缩小,中西部内部差异处于波动中但有所缩小。

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

或取消,因此省际之间的发展差异又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根据考察全国整体差异变动趋势的成因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②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强化了地区之间经济的差异。如上表,国家首先开放东部沿海城市,使得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东部地区的人均GDP由685元上升到38408元,中部由333元上升到20455元,西部由306元上升到15421元,东、中、西部人均

GDP的上升程度与其市场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五、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以省份为单位的全国整体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拉大而相对差异是缩小的;②东、中、西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表现为高度发展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之间的差异则不是很明显;③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内部,其经济发展也是有差异的:1978~2008年期间,东部地区呈基本缩小的趋势,中部地区2004年以前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2004年以后有所增大,西部地区一直处于波动中,但是总体变化不大。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是缩小的,但是仍远大于中西部的内部差异。东部地区人均GDP变异系数的最小值也比中西部大,说明东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富者更富,贫者更贫,马太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别不是很大。

1.区域环境

建国初期,70%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4%的东部沿

海地带,基础设施的分布也极端不均衡,这种差异悬殊的经济基础,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部地处沿海,背附大陆,土地平坦肥沃,资源丰富,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术力量都比较强。而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导致东部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西部,本文以省份为单位的全国整体差异分析以及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注: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771075)资助。

参考文献:

[1]赫希曼(美).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2]HansW.Singer,TermsofTradeandEconomicDevel-opment,inJohnEatwell,et.al(eds.),London,TheMacmillanPressLtd.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1987.

[3]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2.要素投入因素

①资本投入。改革开放初期,对东部地区的投资倾斜以及后

来东部地区形成的累积优势,使得东部地区的投资总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总额。本文的研究也表明了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图2):通过趋势线可看出2004年以前是下降的,

[4]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03).

[5]卢艳,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03).

[6]罗浩.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01).

2004年以后呈上升趋势,这就是因为2004年以后国家的区域发

展政策中开始强调发展中西部,向中西部大力投资。

②人力资源。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工资较高,生活水平较好,

不断地吸引中西部地区的专家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者,增加东部地区的人才优势累积,容易产生集聚效应。

[7]许月卿,李双成.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6).

[8]鲁凤,徐建华.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人文地理,2006,(02).

③技术投入。东部地区科研院所及大学要明显多于中西部地

区,且每年从国外引进技术所花费用,东部也高于中西部,故东部地区的发展要明显快于中西部。

[9]刘军玉.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国家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制度性因素

①区域经济政策。如图1,人均GDP的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

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时间、趋势大体一致。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到了90年代,东部率先引入市场机制,于是全国省际差异开始凸显。进入21世纪,沿海省份的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减小

作者简介:马颖忆(1988年-),女,江苏泗洪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年5月SpecialZoneEconomy特区经济275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52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_马颖忆_图文等内容。

 

下载地址:52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_马颖忆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_马颖忆_图文

ZXXKCOM2011031517010650855_图文

桥梁工程考试内容

2011年台湾省证券从业考试证券投资基金真题及答案知识大全

东莞市济川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三

老年会员卡营销方案

2012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年报_图文

新跃物流案例分析(第四方物流)

合适得体的体指的是

速卖通关于全店铺打折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本文关键词: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5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