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呼包鄂人才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5:26

  本文关键词:呼包鄂人才竞争力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才竞争力 呼包鄂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 综合指数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附着于人才载体的技术和知识开始流动。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由此,国家、地区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关键在于其人才的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关注。 本文基于对人才概念、标准、类型及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人才资源竞争力、人才效能竞争力及人才环境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人才资源数量、人才资源质量、经济贡献、政策环境等9个二级指标,其中,人才资源数量包括6个三级指标,,人才资源质量包括4个三级指标,人才资源结构包括4个三级指标,经济贡献包括2个三级指标,科技贡献包括3个三级指标,经济环境包括4个三级指标,生活环境包括6个三级指标,文化环境包括3个三级指标,政策环境包括4个三级指标,共36个三级指标,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建立了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其次,查找《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呼和浩特市统计年鉴2013》、《包头市统计年鉴2013》、《鄂尔多斯市统计年鉴2013》等的数据,确定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人才环境中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下设三级指标数据,并汇集呼包鄂三个城市反映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流动、人才产权制度的政府文件,从程度上判定人才环境中政策环境的三级指标差距。再次,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人才资源竞争力指数、人才效能竞争力指数、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数及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最后,数据模型计算结果人才资源竞争力指数呼市第一,人才效能竞争力指数包头第一,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数包头第一,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呼市第一。由此,讨论在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人才环境方面存在的呼包鄂三个城市间的差距。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认识呼包鄂三个城市在人才资源、人才效能、人才环境方面的人才竞争力,以期三个城市间从政府管理角度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提升城市的人才竞争力。
【关键词】:人才竞争力 呼包鄂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 综合指数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9-11
  • 2 文献综述11-18
  • 2.1 人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2.1.1 人才概念的研究11-13
  • 2.1.2 人才要素的研究13-14
  • 2.1.3 人才类型的研究14-15
  • 2.2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2.2.1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外研究现状16
  • 2.2.2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研究现状16-18
  • 3 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18-36
  • 3.1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8-25
  • 3.1.1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18-19
  • 3.1.2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19-21
  • 3.1.3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25
  • 3.2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5-34
  • 3.2.1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25-27
  • 3.2.2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排序27-30
  • 3.2.3 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0-34
  • 3.3 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34-36
  • 4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36-46
  • 4.1 呼包鄂三个城市概况36-37
  • 4.2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维度下的指标数据37-39
  • 4.3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计算39
  • 4.4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39-46
  • 4.4.1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资源竞争力指数计算40-41
  • 4.4.2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效能竞争力指数计算41-43
  • 4.4.3 呼包鄂人才环境竞争力指数计算43-46
  • 5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结果46-49
  • 5.1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资源的结果46-47
  • 5.2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效能的结果47
  • 5.3 呼包鄂三个城市人才环境的结果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A:呼包鄂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表54-56
  • 附录B:呼包鄂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权重调查表56-58
  • 附录C:呼包鄂政策环境指标打分表58-59
  • 在学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鹏飞;城市人才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J];中国人才;2002年10期

2 林泽炎;提升人才竞争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决策咨询通讯;2005年06期

3 刘国新,冯淑华,赵光辉;中部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年03期

4 杨思信;;甘肃省人才竞争力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燕;;人才竞争力:起点上的较量[J];现代人才;2006年05期

6 马慧敏;;徐州市人才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7 林喜庆;;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8 徐晓勇;雷冬梅;吕昭河;陈瑛;;云南省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9 刘冠森;曹宏;付莹;;关于抚顺市人才竞争力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何述锋;桂昭明;张晗莉;;省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泽炎;;提升人才竞争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祥;;江苏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洪国康;;开展五项修炼,提升高校人才竞争力[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人才竞争力全国领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2 记者 郑晋鸣;江苏省域人才竞争力总分第二[N];光明日报;2013年

3 记者 郁芬;省域人才竞争力江苏总分第二[N];新华日报;2013年

4 刘仁祖;人才竞争力是这样提升的[N];中国人事报;2007年

5 续文;北京人才竞争力居全国首位[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6 本报评论员;让人才竞争力成为晋中核心竞争力[N];晋中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方烨 实习生 梁龙;人才竞争力: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N];经济参考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彤;人才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9 倪鹏飞;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比较[N];就业时报;2006年

10 记者 刘静;城市人才竞争力北京领先全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洁;天津滨海新区人才需求预测与人才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志钦;知识经济时代提升珠海市人才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昭;企业人才竞争力评价与持续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苑甜;内蒙古自治区人才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周华;皖江城市带人才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石玉英;县级政府人才竞争力的提升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6 朱青;我国高校教师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姜珊;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易娜;呼包鄂人才竞争力比较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9 韩晓静;山东省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罗冬梅;河北省科技人才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2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72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