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新疆南疆县域生态经济时空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6:07

  本文关键词:新疆南疆县域生态经济时空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疆县域 生态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摘要】:县域生态经济是基于对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考虑,分析研究区生态和经济系统的空间状态及内在联系,阐明研究区存在的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揭示生态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为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EES)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本论文以新疆南疆县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特征及指标选取原则,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建EES复合系统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Topsis分析法、ESDA模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模型,并制出2000、2005、2010和2013年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的全局Moran’s I、局部散点图、LISA集聚图和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布图,探寻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的时空格局特征。根据研究区生态经济时空演变特征,提出一些有利于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意见,为促进EES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根据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全局自相关公式和OpenGeoDa1.2.0软件计算2000、2005、2010和2013年南疆Global Moran’s I,2000-2005年Moran’s I从0.0593上升到0.1464,2010-2013年Moran’s I从0.1246上升到0.1904,说明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的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现象,县域之间的生态经济差异逐渐缩小;2005-2010年Moran’s I从0.1416下降到0.1246,说明生态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域和生态经济发展缓慢的县域集聚在一起的程度增加,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不平衡。(2)为了进一步反映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的局部空间特征,通过绘制Moran散点图反映生态经济的时空演变格局:2000和2005年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010年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空间差异性没有扩大;2013年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的空间差异出现扩大现象,部分县域的生态经济呈下滑趋势。为了更好地反映研究时间段内南疆县域生态经济中心县域和周边县域的空间格局的变化,绘制出2000、2005、2010和2013年LISA集聚图发现: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发展集聚性不显著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州地区,以及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若羌县和尉犁县;形成“库尔勒市经济圈”,县域集聚性较强,并与周边县域的生态经济联系紧密;和田地区的“低-低”类型逐步扩大,表现为低层次的集聚;“低-高”类型的县域由若羌县、和静县、博湖县、岳普湖县和英吉沙县减少为岳普湖县和英吉沙县;“高-低”类型的县域为喀什市,说明该市生态经济发展稳定。(3)2000、2005、2010和2013年库尔勒市的经济发展位居第一,2000-2005年南疆县域经济差异性逐渐扩大,经济滞后性县域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州,2005-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经济差异逐渐缩小;2000、2005、2010和2013年南疆县域总体呈下滑趋势,虽然2005年生态出现缓和,但发展不明显;社会发展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其发展类型基本为社会平衡,说明南疆县域社会发展差异较小。(4)2000、2005、2010和2013年南疆县域EES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在0.13-0.60之间,耦合度呈偏低趋势。低水平耦合呈“N”字形,其县域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和巴州地区;2000-2013年颉颃耦合类型县域逐年增长,至2013年颉颃耦合县域占80.9%;低水平耦合县域呈下降趋势,2013年该类型县域仅为巴楚一县;2000、2005、2010和2013年高水平耦合类型的县域占比分别是16.7%、4.7%、4.7%和0%,由于生态环境质量的逐年下降,导致EES复合系统失去平衡,耦合度下降。(5)2000、2005、2010和2013年南疆县域中出现了四种耦合协调类型,即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处于严重失调的县域个数依次为1个、4个、5个和9个,处于中度失调的县域个数依次为16个、25个、14个和28个,处于基本失调的县域个数依次为22个、12个、21个和5个,处于中度协调的县域个数依次为3个、1个、2个和0个。可以看出不同县域、不同研究时段的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同耦合度的空间分异对比,发现耦合度的县域变化稍高于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说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出现几乎一致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南疆县域 生态经济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县域生态经济研究进展10-15
  • 1.2.1 生态经济研究进展10-11
  • 1.2.2 县域经济研究进展11-14
  • 1.2.3 新疆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研究14-15
  • 1.3 研究思路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5 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县域生态经济的相关理论介绍18-21
  • 2.1 生态经济内涵18-19
  • 2.1.1 生态经济学18
  • 2.1.2 生态经济18-19
  • 2.2 县域生态经济理论19-21
  • 2.2.1 县域生态经济概念19
  • 2.2.2 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19
  • 2.2.3 县域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19-21
  • 第三章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概况21-31
  • 3.1 研究区概况21-26
  • 3.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21
  • 3.1.2 南疆县域经济现状21-24
  • 3.1.3 南疆县域生态现状24-25
  • 3.1.4 南疆县域经济与生态协调现状25-26
  • 3.2 指标体系构建26-29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6-27
  • 3.2.2 基于DPSIR模型的构建县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7-29
  • 3.3 数据来源29
  • 3.4 数据处理及指标权重确定29-31
  • 3.4.1 数据处理29
  • 3.4.2 变异系数求权重29-31
  • 第四章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时空演变分析31-41
  • 4.1 研究方法31-34
  • 4.1.1 变异系数Topsis法31-32
  • 4.1.2 空间数据探索分析32-34
  • 4.2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空间演变分析34-40
  • 4.2.1 县域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34
  • 4.2.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34-35
  • 4.2.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35-40
  • 4.3 小结40-41
  • 第五章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分析41-57
  • 5.1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关系计算模型41-43
  • 5.1.1 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41
  • 5.1.2 区域协调发展模型41-42
  • 5.1.3 评判标准42-43
  • 5.2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发展状况43-50
  • 5.2.1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43-44
  • 5.2.2 县域生态发展状况44
  • 5.2.3 县域社会发展状况44-50
  • 5.3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时空演变分析50-53
  • 5.4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53-56
  • 5.5 小结56-57
  • 第六章 结论、对策与不足57-61
  • 6.1 结论57-58
  • 6.2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58-60
  • 6.3 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 166-67
  • 附录 2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慰先,王礼全,谷晓江;贵州必须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J];当代贵州;2000年08期

2 欧阳金芳;战争与生态经济[J];生态经济;2002年06期

3 李韧;试论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意义和对策[J];福建环境;2002年02期

4 杜润生;;善待天地:《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评介 善待天地山河[J];博览群书;2002年09期

5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中文版序言[J];博览群书;2002年09期

6 李少华;太原要发展生态经济[J];山西财税;2004年05期

7 蔡强;;用生态经济观念重塑中国[J];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07期

8 ;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基地简介[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J];理论参考;2005年08期

10 杨晓航;张美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经济战略[J];中国工程咨询;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智富;;生态经济是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朱立波;;看北京生态经济的正反面[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3 李农;;依托地缘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春妍;刘雅琴;;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沈康荣;涂扬晟;吴高华;;发展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立市——鄂西北山区统筹生态建设、县域经济、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的最佳选择[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方东;申立庆;张汛;;菜芜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探索[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孟庆杰;;浅谈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铁力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证分析[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书玉;杨新梅;史春芬;;区域生态经济弹性研究——以长治市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汪江;;关于生态经济对促进当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10 姜大仁;;把贵州建成信息化现代化生态经济旅游圣地——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模式探讨[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世龙;建设生态经济市[N];贵阳日报;2004年

2 吕明晓;生态经济的误区[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发展生态工业加快转型跨越[N];张掖日报;2013年

4 记者 阮春生;以实干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更好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经济[N];丽水日报;2013年

5 记者 谢超平;打造更具实力和活力生态经济特色县[N];惠州日报;2013年

6 陈婕 记者 李艳;兴安盟重视品牌建设生态经济双丰收[N];中国质量报;2013年

7 姚启超;关岭着力发展绿色产业促生态经济“双赢”[N];贵州日报;2013年

8 百色市委党校 赵堂高;实施生态扶贫 发展生态经济[N];广西日报;2014年

9 记者 阮春生 严晶晶;培育生态经济 建设美丽城乡 推动“两美浙江”在丽水的生动实践[N];丽水日报;2014年

10 策划 陈亚民 曾令成 梁琴 赵海涛;生态经济面临五大挑战[N];湖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谢慧明;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贤君;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邵权熙;当代中国林业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及耦合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木村;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琳;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下鄂伦春族生态经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明扬;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孙在伟;县南沟流域农户生态经济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5 徐端阳;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王海龙;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李亚;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薛凯;论我国的生态经济法制建设[D];郑州大学;2016年

9 柴春梅;新疆南疆县域生态经济时空演变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10 范利芬;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72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72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