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2 02:03

  本文关键词: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要素空间集聚 铁路交通发展 可达性 空间权重矩阵


【摘要】:要素空间集聚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及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过程。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改变沿线城市的区位条件而导致经济要素空间集聚状态发生变化。从1997到2007年,我国铁路经历了六次大面积提速。并且,伴随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全面实施,高铁又成为一种重要的快速交通方式。铁路交通的发展必将对沿线城市的要素空间集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且对区位条件变化比较敏感的三种要素——FDI、劳动力和科技要素,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三大要素空间集聚动态的影响。具体是,使用铁路最短旅行时间构建反映时间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以此描述铁路交通发展所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和边界突破效应对城市空间关系及要素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同时,在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中引入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描述的可达性指标,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带来的城市区位增强效应对铁路沿线城市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时间距离构造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三种要素的空间分布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但是其溢出的方式和特点有别。在FDI和劳动力的空间回归模型中,残差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在统计上均显著,说明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周边城市的一些影响FDI、劳动力分布的不可测因素分别对该城市FDI和劳动力增长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空间溢出效应。然而,FDI和劳动力的空间滞后项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一个城市周边区域的FDI和劳动力分布状况对该城市FDI和劳动力增长的直接影响不确定。科技要素空间效应的表现形式更为直接,某一城市周边区域的科技资源分布状况直接对该城市科技要素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空间溢出效应。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的提升增强了其交通区位优势,吸引要素沿铁路交通线集聚分布。然而,铁路交通发展对其沿线城市三种要素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铁路交通发展影响下,劳动力和科技要素出现了向沿线城市显著集聚的趋势,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其劳动力数量平均会有约153个单位的相应增长,科技要素平均会有约13863个单位的相应增长,但对FDI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经济要素将进一步向铁路沿线集聚,其空间依赖的特征也更加明显。国家要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铁路交通网络,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有序推进高铁经济带的建设,优化全国的经济布局格局。同时,考虑到要素空间集聚可能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增强,国家要将铁路交通网络不断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延伸,而且要对非铁路沿线地区给予必要的支持,包括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帮助其提高吸纳要素和利用要素的能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要素空间集聚 铁路交通发展 可达性 空间权重矩阵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3;F29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17
  • 1.2 主要研究内容17
  • 1.3 研究价值17-18
  • 1.4 研究方法18-20
  • 1.5 论文结构20-22
  • 2 文献综述22-31
  • 2.1 要素空间集聚的研究22-25
  • 2.2 交通运输对要素空间集聚影响的研究25-29
  • 2.3 高速铁路对要素空间集聚影响的研究29
  • 2.4 现有研究的不足29-31
  • 3 研究方法及初步判断31-38
  • 3.1 基本模型31
  • 3.2 可达性测算31-32
  • 3.3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置32
  • 3.4 数据来源及处理32-33
  • 3.5 要素空间分布状态33-34
  • 3.6 可达性变化情况34-35
  • 3.7 可达性与要素空间分布变化的相关性35-38
  • 4 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FDI空间集聚的影响38-43
  • 4.1 FDI空间集聚分析模型38-40
  • 4.2 FDI空间集聚结果分析40-43
  • 5 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影响43-48
  • 5.1 劳动力空间集聚分析模型43-45
  • 5.2 劳动力空间集聚结果分析45-48
  • 6 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科技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48-53
  • 6.1 科技要素空间集聚分析模型48-51
  • 6.2 科技要素空间集聚结果分析51-53
  • 7 高铁发展对沿线城市要素空间集聚影响的预测53-59
  • 7.1 高铁发展对城市可达性影响的预测53-55
  • 7.2 高铁发展对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影响的预测55-58
  • 7.3 高铁发展对要素空间分布影响的预测分析58-59
  • 8 结论与启示59-62
  • 8.1 结论及政策启示59-60
  • 8.2 本文存在的不足60-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得文;苗建军;;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内生性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2 张学良;聂清凯;;高速铁路建设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6期

3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4 黄肖琦;柴敏;;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5 顾加宁;;人力资本的区域集聚效应与中国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6 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宓之;区域要素集聚、空间效应与企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2 宋英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D];山东大学;2013年

3 范云芳;要素集聚、国际分工与中国的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米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集聚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7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07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